承的成语(共65个)
承前启后
成语解释:承:承接;启:开创、开始。
承接前面的;引出后面的。多用于事业、学问方面。也作“承先启后。”。成语出处:明・朱国祯《涌幢小品・曾有菴赠文》:“公承前草创,启后规模,此之功德,垂之永永。”
承上启下
成语解释:承:承接;启:引出;开始。
承接上面的;并引出下面的。多指文章的结构。也泛指把事业或学问接过来传下去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曲礼上》“故君子戒慎”唐・孔颖达疏:“故,承上启下之辞。”
迎意承旨
成语解释:旨:意图。
善于迎合,顺承受别人的心意。成语出处:《新五代史・唐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传》:“刘氏多智,善迎意承旨,其他嫔御莫得进见。”
阿谀奉承
成语解释:阿谀:用好听的话讨好人;奉承:恭维;讨好。
巴结拍马;说恭维人的话;向人讨好。成语出处:明・东鲁古狂生《醉醒石》第八回:“他却小器易盈,况且是个小人,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。”
承颜候色
成语解释:看人脸色行事,不敢有不同意见。
成语出处:北齐 魏收《魏书・寇治传》:“畏避势家,承颜候色,不能有所执据。”
百般奉承
成语解释:用各种方式来恭维讨好人。
成语出处:元・关汉卿《金线池》:“巴不得接着子弟,就是钱龙入门,百般奉承他,常怕一个留他不住,怎么刚刚三日,便要赶他出门?”
承欢膝下
成语解释:承欢:旧指侍奉父母;膝下:子女幼时依于父母膝下,故表示幼年。
旧指侍奉父母。成语出处:《孝经・圣治》:“故亲生之膝下,以养父母曰严。”
一脉相承
成语解释:一脉:同一血脉;指联络贯通而成的一个系统。
从同一血统、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。指某种思想、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。成语出处:清・李绿园《歧路灯》:“如今这两个侄儿,虽分鸿胪、宜宾两派,毕竟一脉相承,所以一个模样。”
继继承承
成语解释:指前后相承,延续不断。
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平淮西碑》:“圣子神孙,继继承承,于千万年,敬戒不怠。”
起承转合
成语解释:起:是开端;承: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;转:是转折;合:是结束全文。
旧时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常用的程式。泛指文章的做法。成语出处:元・范德玑《诗格》:“作诗有四法:起要平直,承要春容,转要变化,合要渊水。”
承先启后
成语解释:继承前代的,启发后代的。
成语出处:清・王昶《湖海诗传・尹继善》:“文端公历任封疆,晚归台阁,岁历五十馀载,承先启后,三代平章。”
奉天承运
成语解释:奉:遵照;奉天:遵从天意,指皇帝受命于天;承运:继承新生的气运。
指君权神授。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。成语出处:明・沈德符《野获编》:“太祖奉天二字,千古独见。故神训中云:皇帝所执大圭上镂‘奉天法祖’四字,臣下诰敕命中,必首云‘奉天承运皇帝’。”
一力承当
成语解释:独自负责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61回:“在晋侯面前,一力承当。”
天下承平
成语解释:国家持久太平。
成语出处:明・酉阳野史《续三国演义》第七回:“内无吴蜀东西之忧,外无南北边防之患,天下承平,甲兵不用。”
子承父业
成语解释: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。
成语出处: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・利山和尚》:“僧问:不历僧只获法身,请师直指。师云:子承父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