匪的成语(共22个)
- 匪夷所思- 成语解释:匪;即“非”;不是;夷:通“彝”;法度、常规;引申为寻常的;一般的。 
 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。形容人的思想、言谈、技艺、事情等离奇;超出寻常。- 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涣》:“涣有丘,匪夷所思。” 
- 夙夜匪懈- 成语解释:日夜勤劳;不怠惰。夙夜:早晚;匪:不;懈:松懈;懈怠。 - 成语出处:晋・司马彪《续汉书》:“熹为卫尉,尽心事上,夙夜匪懈。” 
- 匪匪翼翼- 成语解释:匪匪:马行走不停的样子;翼翼:有次序的样子。 
 形容车马行走时阵容整齐、威武。-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小雅・四牡》:“四牡匪匪。”《诗经・小雅・采芑》:“四骐翼翼。”《礼记・少仪》:“车马之美,匪匪翼翼。” 
- 蹇蹇匪躬- 成语解释:蹇,通“謇”。指为君国而忠直谏诤。亦作“蹇谔匪躬”。 - 成语出处:《易・蹇》:“六二,王臣蹇蹇,匪躬之故。” 
- 匪夷匪惠- 成语解释:夷:殷末周初的伯夷;惠: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。 
 既不是伯夷,又不是柳下惠;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。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。- 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司空图传》:“匪夷匪惠,难居公正之明;载省载思,当徇栖衡之志,可放还山。” 
- 匪石匪席- 成语解释:不是石,不是席。意为石可转而心不可转,席可卷而心不可卷。比喻意志坚定,永不变心。 -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邶风・柏舟》:“我心匪石,不可转也;我心匪席,不可卷也。” 
- 匪异人任- 成语解释:异人:别人;任:承担。 
 表示责任不能推诿,要自己负责。- 成语出处:孙中山《救国之急务》:“吾四万万同胞乎!诸君固民国之主人也,唤起天下,驱除此丑类者,匪异人任。” 
- 匪伊朝夕- 成语解释:不止一个早晨一个晚上。指是子不少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婴宁》:“我有志,匪伊朝夕。” 
- 受益匪浅- 成语解释:匪:通“非”。 
 得到的好处很多。- 成语出处:清・唐芸洲《七剑十三侠》第56回:“若能众位豪杰常常聚首,教导小儿,却是受益匪浅!” 
- 匪石之心- 成语解释:比喻坚贞不渝。 -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邶风・柏舟》:“我心匪石,不可转也。” 
- 匪躬之操- 成语解释:躬:自身;匪躬:指为君主尽忠而不顾自身。 
 指不顾自家性命而尽忠王室的节操。-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刘隗传》:“臣亡祖先臣隗,昔荷殊宠,匪躬之操,犹存旧史,有志无时,怀恨黄泉。” 
- 匪躬之节- 成语解释:躬:自身;匪躬:指为君主尽忠而不顾自身;节:节操。 
 指不顾自家性命而尽忠王室的节操。-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李胤传》:“诏以胤忠允高亮,有匪躬之节,使领司隶校尉。” 
- 蹇之匪躬- 成语解释:见“蹇蹇匪躬”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钱谦益《匪斋记》:“《蹇》之六二曰:王臣蹇蹇,匪躬之故。安知上不以蹇之匪躬勖子乎?” 
- 蹇谔匪躬- 成语解释:见“蹇蹇匪躬”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郑处诲《明皇杂录》:“张九龄在相位,有蹇谔匪躬之诚,元宗既在位年深,稍怠庶政,每见帝无不极言得失。” 
- 夙夜匪解- 成语解释:见“夙夜匪懈”。 -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大雅・烝民》:“既明且哲,以保其身,夙夜匪解,以事一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