暗的成语(共105个)
暗箭伤人
成语解释:暗中射箭杀伤别人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3回:“但是杀下马的,各自抬回本阵,不许暗箭伤人,亦不许抢掳尸首。”
兼听则明,偏信则暗
成语解释: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,才能正确认识事物;只相信单方面的话,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。
成语出处:汉・王符《潜夫论・明暗》:“君之所以明者,兼听也;其所以暗者,偏信也。”
暗中摸索
成语解释:摸索:探索、寻求。
①本指在黑暗中寻求。②指写作时只是凭空虚构。③比喻无人指教;完全靠自己探求门径、钻研事理。成语出处:唐・刘餗《隋唐嘉话》中卷:“许敬宗性轻傲,见人多忘之。或谓其不聪。曰:‘卿自难记,若遇何(何逊)、刘(刘孝绰)、沈(沈约)、谢(谢眺),暗中摸索着,亦可识之。’”
暗送秋波
成语解释:秋波:秋天的水波;比喻美女的眼睛。
原指美女暗中以眉目传情;后形容暗中以眉目传情;也泛指暗中示意;暗通信息;献眉讨好。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百步洪》诗之二:“佳人未肯回秋波,幼舆欲语防飞梭。”明・冯梦龙《挂枝儿・私窥》:“眉儿来,眼儿去,暗送秋波。”
暗度陈仓
成语解释:度:通“渡”:越过;陈仓:古县名,在今陕西宝鸡市东,为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。
指正面迷惑敌人,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。比喻暗中进行活动。成语出处:元・尚仲贤《气英布》第一折:“孤家用韩信之计,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,攻完三秦,劫取五国。”
暗无天日
成语解释:暗:黑暗;天日:天和太阳;比喻光明。
一片黑暗,看不到一点光明。形容社会极端黑暗;政治腐败;无理可言;无法可依。成语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老龙舡户》:“剖腹沉石,惨冤已甚,而木雕之有司,绝不少关痛痒,岂特粤东之暗无天日哉!”
疑心生暗鬼
成语解释:指因为多疑而产生各种幻觉和错误判断。
成语出处:宋・吕本中《师友杂志》:“尝闻人说鬼怪者,以为必无此理,以为疑心生暗鬼,最是切要议论。”
明人不做暗事
成语解释:心地光明的人不做鬼鬼祟祟的事。比喻有意见当面提出,不在背后捣鬼。
成语出处:元・吴昌龄《张天师》第三折:“常言道:‘明人不做那暗事’,则俺这闭月羞花绝代姿,到如今自做出自当之,妆甚的谎子!”
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
成语解释:比喻公开的攻击容易躲避,暗地里的攻击难以防备。
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独角牛》:“孩儿也,一了说明枪好躲,暗箭难防。”
明珠暗投
成语解释:原意是明亮的珍珠,暗里投在路上,使人看了都很惊奇。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。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鲁仲连邹阳列传》:“臣闻明月之珠,夜光之璧,以暗投人于道路,人无不按剑相眄者。何则?无因而至前也。”
明察暗访
成语解释:察:调查研究;访:查询。
公开察看了解;暗中调查访问。指用不同方式;从不同方面进行调查了解。成语出处:清・林则徐《覆奉访察碎石工程情形折》:“臣仰奉谕旨,明察暗访,不必丞丞。”
柳暗花明
成语解释:绿柳成荫、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。也比喻又是一番情景或进入一种新的境界。
成语出处:宋・陆游《游山西村》诗: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”
暗察明访
成语解释:察:细看,详审;访:寻访。
指用各种方法调查了解情况。成语出处:《金史・世宗纪中》:“此辈暗察明访,皆著政声。”
弃暗投明
成语解释:弃:背弃;暗:黑暗;明:光明。
抛弃反动的一面;投向光明的一面。形容断绝旧的一切;投向新的、有光明的前程。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公何不弃暗投明,共成大业?”
明查暗访
成语解释:明里调查,暗中访问。指多方面调查了解情况。
成语出处:清・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8回:“差你往齐东村明查暗访,这十三条命案是否服毒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