居的成语(共165个)
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
成语解释:饮食不要求饱,居住不要求安逸舒适。指对生活要求不高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学而》: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。
聚族而居
成语解释:聚:聚集;族:家族。
同族人聚集一起居住。成语出处:鲁迅《故乡》:“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,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。”
居敬穷理
成语解释:敬:戒慎,敬肃;穷理:穷究事物的道理。
自处要谨慎严肃,办事学习要穷究事物的道理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:“居敬而行简。以临其民,不亦可乎?”《周易・说卦》:“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,穷理尽性以至于命。”
辞富居贫
成语解释:辞:推辞,推却。
原指拒绝厚禄,只受薄俸。现形容抛弃优厚待遇,甘于清贫的生活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下》:“仕非为贫也,而有时乎为贫;娶妻非为养也,而有时乎为养。为贫者,辞尊居卑,辞富居贫。辞尊居卑,辞富居贫,恶乎宜乎?抱关击柝。”
鸠居鹊巢
成语解释:《诗·召南·鹊巢》:“维鹊有巢,维鸠居之。
”毛传:“鸤鸠不自为巢,居鹊之成巢。
”后用“鸠居鹊巢”比喻强占他人的居处或措置不当等。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召南・鹊巢》:“维鹊有巢,维鸠居之。”毛传:“鳲鸠不自为巢,居鹊之成巢。”
出入起居
成语解释:泛指生活上的行为。
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冏》:出入起居,罔有不饮权。
索居离群
成语解释:索:孤单。
离开集体或群众,过孤独的生活。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檀弓上》:吾离群而索居,亦已久矣。
野处穴居
成语解释:处:居住;穴:山洞。
居住在洞里生活在荒野。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系辞下》:“上古穴居而野处,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,上栋下宇,以待风雨。”
群居穴处
成语解释:原始人类聚群而居,住于山洞之中。比喻粗野无知,见闻浅陋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隗嚣传》:“王之将吏,群居穴处之徒,人人抵掌,欲为不善之计。”
安土重居
成语解释:犹安土重迁。指留恋故乡,不愿轻易迁居异地。
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杨终传》:“传曰:‘安土重居,谓之众庶。’”
木居海处
成语解释:木居:依树而居。
指外族或少数民族居住在深山海岛。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武帝纪中》:爱暨木居海处之酋,被发彫题之长,莫不忘其陋险,九泽来庭。
同居异爨
成语解释:异:分开;爨:烧火煮饭。
在一起居住而不在一起吃饭。成语出处:《魏书・裴叔业传》:植虽自州送禄奉母及赡诸弟,而各别资财,同居异爨,一门数灶,盖亦染江南之俗也。
鹑居鷇饮
成语解释:同“鹑居鷇食”。
成语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薛道衡传》:“鹑居鷇饮,不殊于羽族。”
日月不居
成语解释:形容时光流逝。
成语出处:《北史・隋纪・炀帝》:“日月不居,倏经三纪。”
九世同居
成语解释:九世:九代。
九代人居住在一起不分家。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孝友传序》:“张公艺九世同居,北齐东安王乐、隋大使梁子恭躬慰抚,表其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