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的成语(共106个)
同患难,共生死
成语解释:一同经历磨难,一同生死。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,生死与共。
同生死,共患难
成语解释:《隋书·郑译传》:“郑译与朕同生共死,间关危难,兴言急此,何日忘之。
”。成语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郑译传》:郑译与朕同生共死,间关危难,兴言急此,何日忘之。
不患寡而患不均
成语解释:患:忧虑;寡:少,贫穷;均:平均。
不忧虑贫穷而忧患不平均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:丘也闻有国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。
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
成语解释:指艰难使人奋进,安逸使人沉沦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下》: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。
前虑不定,后有大患
成语解释:比喻做事之前考虑不成熟,到后来就可能发生大灾祸。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魏策一》:前虑不定,后有大患,将奈之何?
一日纵敌,万世之患
成语解释:纵:放;万世:长期;患:祸害。
一天放过敌人,会留下长期的祸害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三十碱年》: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,秦则无礼,何施之为?吾闻之,一日纵敌,数世之患也。谋及子孙,可谓死君乎?
只可共患难,不可同安乐
成语解释:只能一起共度危险困难的日子,却不能一起共享安定快乐的生活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越王勾践世家》:越王为人长颈鸟喙,可与共患难,不可与共乐。
敌国外患
成语解释:指来自敌对国家的侵略骚扰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下》:“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。”
一朝之患
成语解释:突然发生的祸患。
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檀弓上》:“故君子有终身之忧,而无一朝之患,故忌日不乐。”汉・赵晔《吴越春秋・阖闾内传》:“楚国苦之,群臣皆怨,咸言费无忌谗杀伍奢、白州犁而吴侵境不绝于寇,楚国群臣有一朝之患。”
倒悬之患
成语解释:倒悬:头向下、脚向上悬挂着。
比喻极其艰难、危险的困境。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全琮传》:“而士大夫方有倒悬之患。”
腋肘之患
成语解释:形容产生于身旁的祸患。
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法正传》:“亮答曰:‘主公之在公安在,北畏曹公之疆,东惮孙权之逼,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,正当斯这时,进退狼跋。’”
无患之患
成语解释:潜伏的,还没有显露出来的祸患。
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说山训》:圣人者,常治无患之患,故无患也。
临患忘利
成语解释:布景祸患不计较仆人得失。
成语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士节》:士之为人,当理不避其难,临患忘利。
采薪之患
成语解释:病了不能打柴。自称有病的婉辞。
成语出处:见“采薪之忧”。
排患解纷
成语解释:见“排难解纷”。
成语出处:唐・崔知贤《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》诗,明・孙慎行序:“遗形却立,终希独善之资;排患解纷,未洽随时之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