券的成语(共14个)
- 稳操左券- 成语解释:左券:古代契约分左右两联,双方挌执一联,左券就是左联,常用作索偿的凭证。 
 比喻有充分的把握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。” 
- 如持左券- 成语解释: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秦韩之王劫于韩冯、张仪而东兵以徇服魏,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,此其善于公而恶张子多资矣。 
 ”后以“如持左券”比喻很有把握。左券:古代契约分左右两片,双方各持其一,左片叫左券,由债权人收藏,作为凭据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秦韩之王劫于韩冯、张仪而东兵以徇服魏,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,此其善于公而恶张子多资矣。” 
- 稳操胜券- 成语解释:稳:稳当地;操:拿着;掌握。 
 稳稳地拿着胜利的凭证。比喻有胜利的把握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平原君传》:“且虞卿操其两权,事成,操右券以责。” 
- 必操胜券- 成语解释:操:持;拿;券:凭证;胜券:指胜利的把握。 
 一定有胜利的把握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田敬仲世家》:“常执左券,以责于秦韩。” 
- 可操左券- 成语解释:操:掌握;左券:古代契约分为左右两联,双方各执其一,左券即左联,常用为索偿的凭证。 
 比喻成功有把握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。” 
- 如操左券- 成语解释:见“如持左券”。 - 成语出处: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二章:“督、抚两大人这次用兵,计虑周详,胜利如操左券。” 
- 操必胜之券- 成语解释:操:掌握;券:凭证。 
 手里掌握必胜的凭证。指十分有把握。- 成语出处:春秋・齐・管仲《管子・明法解》:“故明主操必胜之数,以治必用之民。” 
- 丹书铁券- 成语解释:丹书:用朱砂写字;铁契:用铁制的凭证。 
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。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,故名。-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祭遵传》:“丹书铁券,传于无穷。 
- 操券而取- 成语解释:执持契券,凭证在手。比喻事成有把握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李调元《制义科琐记・元可操券》:明朝制艺,确有分两,作文与阅者皆可操券而取。 
- 铁券丹书- 成语解释:铁券:用铁制的凭证;丹书:用朱砂写字。 
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。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,故名。-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祭遵传》:丹书铁券,传于无穷。 
- 折券弃债- 成语解释:券:泛指票据、凭证。 
 指销毁债券,不再索偿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高祖本纪》:“岁竟,比两家常折券弃债。” 
- 金书铁券- 成语解释:铁券:古代帝王赐给功臣的铁制凭证。 
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。- 成语出处:唐・罗隐《代武肃王钱缪谢赐铁券表》:“赐臣金书铁券一道。” 
- 左券之操- 成语解释:左券:古代契约分左右两联,双方各执一联,左联作索偿的凭证。 
 比喻有充分的把握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