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俎的成语

俎的成语(共16个)

  • 人为刀,我为鱼肉

    rén wéi dāo zǔ , wǒ wéi yú ròu

    成语解释:刀俎:刀和刀砧板,宰割的工具。
    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,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:“如今人方为刀俎,我为鱼肉。”

  • 代庖

    yuè zǔ dài páo

    成语解释:越:跨过;俎: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;庖:厨师。
    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。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逍遥游》:“庖人虽不治庖,尸、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。”

  • 折冲樽

    zhé chōng zūn zǔ

    成语解释:在杯酒之间取得胜算,现亦指与各国进行外交谈判或以高明的谈判手段制胜对方。

    成语出处:语本《战国策・齐策五》:“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,禽将户内,拔城於尊俎之间,折冲席上者也。”晋・张协《杂诗》之七:“何必操干戈,堂上有奇兵,折冲樽俎间,制胜在两楹。”

  • 樽折冲

    zǔ zūn zhé chōng

    成语解释:指在会盟的席上或外交谈判中制胜对方。

  • 折冲尊

    zhé chōng zūn zǔ

    成语解释:折冲:打退敌人的战车,指抵御敌人;尊俎:古代盛酒肉的器皿。
    原指诸侯国会盟的宴席上制胜对方。后泛指进行外交谈判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齐策五》:“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,禽将户内,拔城于尊俎之间,折冲席上者也。”

  • 余生

    dāo zǔ yú shēng

    成语解释:犹虎口余生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昭槤《啸亭杂记录・记辛亥败兵事》:“余刀俎余生,受君恩乃不死,今得以马革裹尸幸矣!”

  • 代越庖

    dài yuè páo zǔ

    成语解释: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庖人虽不治庖,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。
    ”成玄英疏:“庖人,谓掌庖厨之人,则今之太官供膳是也。
    尸者,太庙中神主也。祝者,则今太常太祝是也,执祭版对尸而祝之,故谓之尸祝也。樽,酒器也。俎,肉器也。”后因以“代越庖俎”比喻越出本分,代行其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逍遥游》:“庖人虽不治庖,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。”成玄英疏:“庖人,谓掌庖厨之人,则今之太官供膳是也。尸者,太庙中神主也。祝者,则今太常太祝是也,执祭版对尸而祝之,故谓之尸祝也。樽,酒器也。俎,肉器也。”

  • 代谋

    yuè zǔ dài móu

    成语解释:俎:古代祭祀时用的盛祭品的器具。
    管祭祀的人放下祭器去代替别人出谋划策。比喻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。

    成语出处:郑观应《盛世危言・公法》:“同者彼此通行,异者各行其是,无庸越俎代谋。”

  • 折冲

    zhé chōng zǔ dòu
  • 上之肉

    zǔ shàng zhī ròu

    成语解释:俎:菜板。
    菜板上的肉。比喻可以任人宰割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:“……如令人方为刀俎,我为鱼肉,何辞为?”

  • 豆馨香

    zǔ dòu xīn xiāng

    成语解释:俎豆,古代祭祀时,用来盛放祭品的两种器皿。馨香,芳香。指焚香供奉祭品,香气缭绕,气氛肃穆。

    成语出处:曾国藩圣哲画像记:“三十二人,俎豆馨香;临之在上,质之在旁。”

  • 折冲

    zūn zǔ zhé chōng

    成语解释:语出汉刘向《新序·杂事一》。谓不以武力而在宴席交谈中制胜敌人。后泛指外交谈判活动。折冲,使敌人战车后撤,谓击退敌军。

    成语出处:语出汉・刘向《新序・杂事一》

  • 折冲

    zūn zǔ zhé chōng

    成语解释:语本《晏子春秋·杂上十八》:“仲尼闻之曰:‘善哉!不出尊俎之间,而折冲于千里之外,晏子之谓也。
    ’”后以“尊俎折冲”喻在宴席谈判中制胜对方。

    成语出处:语本《晏子春秋・杂上十八》:“仲尼闻之曰:‘善哉!不出尊俎之间,而折冲于千里之外,晏子之谓也。’”

  • 代庖越

    dài páo yuè zǔ
  • 越庖代

    yuè páo dài z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