晴的成语(共13个)
晴天霹雳
成语解释:雳:炸雷。
晴天打响雷;比喻突发性的令人吃惊的事情或灾祸。成语出处:宋・杨万里《诚斋集・卷二十一・人日出游湖上》诗:“平地跳雪山,晴空下霹雳。”
雨过天晴
成语解释:大雨过后天转晴了。比喻情况由坏变好或政治从黑暗到光明。
成语出处:明・谢肇淛《文海披沙记》:“陶器,紫窑最古,世传柴世宗时烧造,所司请其色,御批云:'雨过天晴云破处,这般颜色做将来。'”
晴空万里
成语解释:晴空:晴朗的天空。
形容天空晴朗,没有一点云彩。成语出处:曹靖华《碧海墨林油香飘》:“这里却像中国仲秋的天气,秋高气爽,晴空万里。”
半晴半阴
成语解释:又晴又阴,阴晴不定。形容春天至初夏季节阴晴不定的天气。
成语出处:唐・刘禹锡《洛中早春》:漠漠复霭霭,半晴将半阴。
乍雨乍晴
成语解释:乍:忽然。
指忽儿下雨,忽儿天晴。比喻人心情不定,变化多端,也比喻时局变化莫测。成语出处:宋・欧阳修《浣溪沙》:“乍雨乍晴花自落,闲愁闲闷昼偏长,为谁消瘦损容光。”
晴天打霹雳
成语解释:晴天打响雷。比喻突然发生意外的令人震惊的事件。
成语出处:贺敬之《白毛女》:“猛听叫喜儿顶租子,好比晴天打霹雳!”
人间重晚晴
成语解释:原指人们珍视晚晴天气,后多用以比喻社会上尊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。
成语出处:唐・李商隐《晚晴》诗:“天意怜幽草,人间重晚晴。”
天无三日晴
成语解释:没有三天连续是晴天。比喻世间不会有连续无事的状态。
成语出处:明诗综:“天无三日晴,地无三尺平。”
晴云秋月
成语解释:晴天的白云,秋天的月亮。比喻人性格爽朗,胸襟高洁。
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文同传》:“与可襟韵洒落,如晴云秋月,尘埃不到。”
称雨道晴
成语解释:比喻说话说不到一块。
成语出处:明・邹善长《汇苑详注》卷十五:“县官甚不和,长官称雨,赞府道晴,终日如此不和也。”
画龙点晴
成语解释: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,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,使内容生动有力。
成语出处:唐・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・张僧繇》:“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,每云:‘点睛即飞去。’人以为妄诞,固请点之。须臾,雷电破壁,两龙乘云腾去上天,二龙未点眼者见在。”
祈晴祷雨
成语解释:祈:向神求祷;祷:向神祈求。
祈求日出或下雨。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贺元宵》第一折:“正直无私有至灵,于家为国保黎民,祈晴祷雨皆显应,掌管经书文拳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