逃的成语(共34个)
- 逃避现实- 成语解释:指不敢正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。 - 成语出处:刘少奇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:“不能不顾现实,更不能逃避现实,也不能向丑恶的现实投降。” 
- 插翅难逃- 成语解释:插上翅膀也难逃走。比喻陷入困境,怎么也逃不了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钱采《说岳全传》第37回:“康王见兀术将次赶上,真个插翅难逃,只得束手就擒。” 
- 东奔西逃- 成语解释:同“东逃西窜”。 - 成语出处:曹禺《王昭君》第二幕:“他打过多少次败仗,东奔西逃,最后决定了与汉家和好的大计。” 
-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- 成语解释:在天地间没有可以逃避的地方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人间世》:天下有大戒二:其一命也,其一义也。子之爱亲,命也,不可解于心;臣之君,义也,无适而非君也,无所逃于天地之间。 
- 逃灾避难- 成语解释:避:躲开。 
 逃脱灾害侵袭,避免罹难之祸。-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盆儿鬼》第二折:“似这等逃灾避难,倒不如奔井投河。” 
- 逃灾躲难- 成语解释:逃脱灾害侵袭,避免罹难之祸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四马投唐》第三折:“颇奈李密无礼,你逃灾躲难,到于此处,倒毁骂吾神。” 
- 逋逃之薮- 成语解释:逋逃:逃亡者;薮:人或物集中的地方。 
 一般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。-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武成》:“为天下逋逃主,萃渊薮。 
- 马腹逃鞭- 成语解释: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虽鞭之长,不及马腹。 
 ”后以“马腹逃鞭”比喻躲脱惩罚。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十五年》:“虽鞭之长,不及马腹。” 
- 避难逃灾- 成语解释:避:躲开。 
 逃脱灾害侵袭,避免罹难之祸。-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5回:“争奈宋江出身微贱,郓城小吏,犯罪在逃,权居梁山水泊,避难逃灾。” 
- 狼狈逃窜- 成语解释:狼狈:窘迫的样子。 
 形容逃跑时的丑态。
- 仓皇出逃- 成语解释:仓皇:匆忙,慌张。 
 慌慌张张地外出逃跑。- 成语出处:五代十国・南唐・李煜《破阵子》:“最是仓皇离庙日,教坊犹奏别离歌。” 
- 敛影逃形- 成语解释:隐藏身形。比喻隐居不出。 - 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江淹《奏记诣南徐州新安王》:“方敛影逃形,匡坐编蓬之下,遂遭烟露余彩,日月末光。” 
- 弩下逃箭- 成语解释:比喻近者反能免遭祸殃。因弩箭射远不射近,故有此比喻。 - 成语出处:宋文莹《湘山野录》卷下:“今若匿得吾一身,则脱汝辈数家之祸,然万无搜近之理,所谓‘弩下逃箭’也。” 
- 趋吉逃凶- 成语解释:趋:趋向。 
 趋向吉祥避开灾难。- 成语出处:明・张凤翼《灌园记・田单铁笼》:“即墨近城东,不须忧恐,趋吉逃凶,仗剑当陪奉,管取平安保我宗。” 
- 东躲西逃- 成语解释:躲:躲藏,避开。 
 形容四处逃散,分头躲藏。形容极为惊慌。- 成语出处:清・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42回:“这公子左冲右突,那番兵东躲西逃,直杀透番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