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的成语(共48个)
欺人太甚
成语解释:甚:过分。
欺负人过分了;令人不能容忍。成语出处:元・郑廷玉《楚昭公》第四折:“主公着他做了盟府,又与他一口宝剑,筵前举鼎,欺人太甚。”
姜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
成语解释: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。
成语出处:《武王伐纣平话》下卷:“姜尚因命守时,直钩钓渭水之鱼,不用香饵之食,离水面三尺,尚自言曰:‘负命者上钓来!’”
天下太平
成语解释:全国或世界局势稳定。形容社会安定;秩序良好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仲尼燕居》:“言而覆之,礼也;行而乐之,乐也。君子力此二者,夫是天下太平也。”
歌舞太平
成语解释:边歌边舞,庆祝太平。指粉饰太平。
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・陈显达传》:“须享尘一静,西迎大驾,歌舞太平,不亦佳哉!”
太上皇
成语解释:皇帝之父。比喻实际上掌握权力、自己不出面而操纵别人进行活动的人。
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突厥传》:“往国家初定,太上皇以百姓故,奉突厥,诡而臣之,朕常痛心病首,思一刷耻于天下。”
文致太平
成语解释:意思是作文章粉饰太平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公羊高《公羊传・定公四年》注:春秋定、哀之间,文致太平。
太平无象
成语解释:指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。后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升平。
成语出处:《资治通鉴・唐文宗太和六年》:“会上御延英,谓宰相曰:‘天下何时当太平,卿等亦有意于此乎?’僧孺对曰:‘太平无象。今四夷不至交侵,百姓不至流散,虽非至理,亦谓小康。陛下若别求太平,非臣等所及。’”
一钱太守
成语解释:比喻值得称赞的廉洁的官吏。或讥讽那些贪官污吏贪财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渔《无声戏》第二回:“成都有个知府,做官极其清正,有一钱太守之名。”
逼人太甚
成语解释:逼:逼迫;甚:超过。
指对人逼迫不留余地。成语出处:清・王韬《淞滨琐话・记双烈》:“潜行反间之谋,洵逼人太甚!”
太岁头上动土
成语解释: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。
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打董达》第二折:“我儿也,你寻死也,正是太岁头上动土哩!”
安如太山
成语解释:见“安如泰山”。
成语出处:汉・焦赣《易林・坤之中孚》:“安如太山,福禧屡臻。虽有豺虎,不致危身。”
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
成语解释:太公:指周初的吕尚,即姜子牙。
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。成语出处:《武王伐纣平话》下卷:“姜尚因命守时,直钩钓渭水之鱼,不用香饵之食,离水面三尺,尚自言曰:‘负命者上钩来!’”
粉饰太平
成语解释:粉饰:粉刷装饰;太平:社会平安兴旺。
把黑暗混乱的社会局面装扮成太平盛世。成语出处:宋・蔡絛《车铁围山丛谈》:“当是时,方粉饰太平,务复古礼制。”
花花太岁
成语解释:太岁:原指传说中的神名,借指作威作福的土豪和官宦。
指穿着华丽,不务正业,只专心于吃喝玩乐的官宦和土豪。成语出处:元・关汉卿《鲁斋郎》楔子:“花花太岁为第一,浪子丧门再没双。”
去太去甚
成语解释:见“去泰去甚”。
成语出处:唐・刘知幾《史通・世家》:“梁主敕撰《通史》,定为吴蜀世家,持彼僭君,比诸列国,去太去甚,其得折中之规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