浩的成语(共29个)
- 浩浩荡荡- 成语解释:指水势汹涌广阔浩大。后形容规模宏大;气势雄壮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浩浩荡荡,横无边涯。” 
- 浩然之气- 成语解释:浩然:盛大的样子;气:精神;气概。 
 正大刚直的精神、气质。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:“我善养吾浩然之气。” 
- 声势浩大- 成语解释:浩:广大。 
 声威和气势非常浩大。-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:“如今宋江领兵围城,声势浩大,不可抵敌。” 
- 泛浩摩苍- 成语解释:泛海摩天。形容文词博大高深。语出唐杜牧《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》:“李杜泛浩浩,韩柳摩苍苍。 
 ”。- 成语出处:语出唐・杜牧《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》:“李杜泛浩浩,韩柳摩苍苍。” 
- 浩浩汤汤- 成语解释:犹浩浩荡荡。指水势壮阔的样子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浩浩汤汤,横无际涯。” 
- 汪洋浩博- 成语解释:形容人的气度宽广、文辞豪放、学识渊博像水势浩大无边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陆游《答刘主簿书》:“德者前辈之学,积小以成大,以所有易所无,以所能问于不能。故其久也,汪洋浩博,该极百家,而不可涯矣。” 
- 烟波浩渺- 成语解释:烟波:水波渺茫;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;浩渺:广阔无边。 
 水波渺茫;一望无边。形容水域宽广。也作“烟波浩淼”。- 成语出处:唐・崔致远《将归海东巉山春望》:“目极烟波浩渺间,晓鸟飞处认乡关。” 
- 浩如烟海- 成语解释:浩:广大;众多;烟海:茫茫大海。 
 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。形容书籍、资料、文献等非常丰富。- 成语出处:宋・司马光《进表》:“简牍盈积,浩如烟海,抉摘幽隐,枝计毫厘。” 
- 卷帙浩繁- 成语解释:卷帙:书籍或书籍的篇章。 
 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。- 成语出处:清・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96回:“卷帙浩繁,也恐一时纸价腾贵,赀力不给。” 
- 昏昏浩浩- 成语解释:苍茫浩渺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罗隐《谗书・槎客喻》:“彼河之流,彼天之高,宛宛转转,昏昏浩浩,有怪有灵,时颠时倒,而子浮浮其间。” 
- 浩浩漫漫- 成语解释:大雾无边无际的样子。 
- 浩气凛然- 成语解释:浩气:即正气,刚直正大的精神;凛然:严肃,令人敬畏的样子。 
 浩然之气令人敬畏。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:“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……其为气也,至大至刚,以直养而无害,则塞于天地之间,其为气也,配义与道;无是,馁也。” 
- 浩气长存- 成语解释:浩气:即正气,刚直正大的精神。 
 浩然之气永远长存。
- 殷浩书空- 成语解释:晋中军将军殷浩被废,除名为民,在信安,常终日书空作“咄咄怪事”四字。见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黜免》。后以“殷浩书空”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。 -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黜免》:“殷中军(殷浩)被废在信安,终日恒书空作字,扬州吏民寻义逐之,窃视,唯作‘咄咄怪事’四字而已。” 
- 浩然正气- 成语解释:浩然:盛大、刚直的样子;气:气概、精神。 
 指正大刚直的精神、气质。- 成语出处:老舍《兔儿爷》:“抗战建国须凭真实本领与浩然正气,只能迎时当令充兔子王的,不作汉奸,也是废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