螳的成语(共17个)
- 螳臂当车- 成语解释:螳螂奋举前腿来挡住车子前进;不知道它的力量根本不胜任。比喻自不量力地去做办不到的事;必然失败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人间世》:“汝不知夫螳螂乎,怒其臂以当车辙,不知其不胜任也。” 
- 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- 成语解释:螳螂正要捉蝉,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。比喻目光短浅,只想到算计别人,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。 - 成语出处:汉・刘向《说苑・正谏》:“园中有树,其上有蝉,蝉高居悲鸣饮露,不知螳螂在其后也;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,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。” 
- 螳螂捕蝉- 成语解释:蝉:知了。 
 螳螂捉蝉,不知潜在危险。比喻目光短浅。- 成语出处:汉・赵晔《吴越春秋》:“螳螂捕蝉,志在有利,不知黄雀在后啄之。” 
- 螳螂捕蛇- 成语解释:形容只要方法得当,敢于斗争,以弱制强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螳螂捕蛇》:“则一螳螂据顶上,以刺刀攫其首,攧不可去。久之,蛇竟死。” 
- 螳螂黄雀- 成语解释:比喻目光短浅,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。“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”的略语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三回:“打虎功思悬赏,杀人身被官拿,试看螳螂黄雀,劝君得意休夸。” 
- 螳臂扼辙- 成语解释:螳臂:螳螂的前腿;扼:控制;辙:行车的方向。 
 螳螂举起臂来阻止车的前进。比喻自不量力。- 成语出处:宋・王谠《唐语林・补遗》:“人臣之谬思乱者,乃螳臂扼辙耳。” 
- 螳螂奋臂- 成语解释:犹螳臂当车。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,必然失败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黄滔《谢试官启》:“将怜其蚌蛤剖胎,只自回旋于皎月;螳螂奋臂无辞殒碎于高车。” 
- 螳螂拒辙- 成语解释:犹螳臂当车。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,必然失败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刘知幾《史通・载文》:“乃其申诰誓,降移檄,便称其智昏菽麦,识昧玄黄,列宅建都若鹪鹩之巢苇,临戎贾勇犹螳臂之拒辙。此所谓厚颜也。” 
- 螳臂挡车- 成语解释:比喻自不量力,招致失败。同“螳臂当车”。 - 成语出处:李一《荆宜施鹤光复记》:“武汉义师之崛起也,以一隅而待北方数省之兵,盖有螳臂挡车之势,危莫甚焉。” 
- 螳臂当辙- 成语解释:比喻自不量力,招致失败。同“螳臂当车”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蒋一葵《长安客话・斗促织》:“螳臂当辙横,怒蛙致凭轼。” 
- 螳臂拒轮- 成语解释:同“螳螂拒辙”。前蜀 杜光庭《虬髯客传》:“人臣之谬思乱者,乃螳臂之拒走轮耳。 
 ”。
- 螳臂当辕- 成语解释:螳臂:螳螂的前腿;当:阻挡;辕:借指车。 
 比喻自不量力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,必然失败。- 成语出处:明・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四卷:“势弱难敌,谓之螳臂当辕;人生易死,乃曰蜉蝣在世。” 
- 螳臂自雄- 成语解释:螳螂奋举腿臂想去阻挡车轮。比喻自不量力,狂妄自大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2回:“若螳臂自雄,鹅痴不逊,天兵一下,玉石俱焚。” 
- 当车螳臂- 成语解释:参见[螳臂当车]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