碧的成语(共41个)
- 金碧辉映- 成语解释:同“金碧辉煌”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谢肇淛《滇略》卷四“点苍、鸡足、大鼎之间,缁徒云集,搭桂兰若,金碧辉映相若。” 
- 桑田碧海- 成语解释:同“桑田沧海”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卢照邻《长安古意》诗:“节物风光不相待,桑田碧海须臾改。” 
- 眩碧成朱- 成语解释:比喻颠倒是非。 - 成语出处:明屠隆《彩毫记・知几引退》:“宫闱萋菲,眩碧成朱,圣主应投杼。” 
- 碧瓦朱甍- 成语解释:碧:青绿色;甍:屋脊。 
 形容建筑物的华丽美观。- 成语出处:唐・杜甫《越王楼歌》:“孤城西北起高楼,碧瓦朱甍照城郭。” 
- 碧落黄泉- 成语解释:碧落:天上、天界。 
 黄泉:地下。
 天上和地下。泛指宇宙的各个角落。- 成语出处:唐・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上穷碧落下黄泉,两处茫茫皆不见。” 
- 丹心碧血- 成语解释:丹心:红心、忠心。 
 碧血:血化为碧玉。
 碧:青绿色的宝石,表示血的珍贵。
 赤诚的忠心,宝贵的鲜血。用以赞扬为国捐躯的重大牺牲。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外物》:“苌弘死于蜀,藏其血,三年而化为碧。”元・郑元祐《张御史死节歌》:“孤忠既足明丹心,三年犹须化碧血。” 
- 雕楹碧槛- 成语解释:雕镂彩绘的柱子和碧色栏杆。 - 成语出处:《花月痕》第十一回:“那时船正荡到柳阴中,远望那堤北,彤云阁雕楹碧槛,映着翠盖红衣,大有舟行镜里之概。” 
- 三年化碧- 成语解释:指忠心不泯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外物》:“苌弘死于蜀,藏其血,三年而化为碧。” 
- 上穷碧落下黄泉- 成语解释:碧落:天上,此指天宫;黄泉:地下泉水,此指阴间。 
 比喻上天入地,到处都找遍了。- 成语出处:唐・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排空驭气奔如电,升天入地求之遍。上穷碧落下黄泉,两处茫茫皆不见。 
- 苌弘碧血- 成语解释:形容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。苌弘:春秋时周大夫,又称苌叔。 
 碧:青绿色的玉石。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外物》:“苌弘死于蜀,藏其血,三年而化为碧。” 
- 朱甍碧瓦- 成语解释:红色屋脊,青绿色的琉璃瓦。借指华丽的建筑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九回:“朱甍碧瓦,掩映着九级高堂;画栋雕梁,真乃是三微精舍。”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二十九卷“中间显出一座八角亭子,朱甍碧瓦,画栋雕梁。” 
- 碧瓦朱檐- 成语解释:碧瓦:青绿色的瓦;檐:屋檐。 
 青色的瓦,红色的檐。形容建筑的华美。-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4回:“雕梁画栋,碧瓦朱檐。” 
- 寸碧遥岑- 成语解释:岑:小而高的山。 
 极目远望,映入眼帘的是一块仅有一寸来大的苍翠小山。-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城南联句》:遥岑出寸碧,远目增双明。 
- 遥岑寸碧- 成语解释:岑:小而高的山。 
 极目远望,映入眼帘的是一块仅有一寸来大的苍翠小山。-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城南联句》:遥岑出寸碧,远目增双明。 
- 渟膏湛碧- 成语解释:渟:积水;膏:油脂;湛:深色;碧:青绿。 
 形容水清如膏,颜色碧绿。- 成语出处:明・文征明《玉女潭山居记》:潭在山半深谷中,渟膏湛碧,莹洁如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