准的成语(共12个)
- 放之四海而皆准- 成语解释:放:放置;之:代词;指具有普遍性的真理;四海:指任何地方;皆:都是;准:准确。 
 原指孝道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人们奉行的准则。具有普遍性的真理放在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祭义》:“推而放诸东海而准,推而放诸西海而准,推而放诸南海而准,推而放诸北海而准。” 
- 只准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- 成语解释:州官:一州的长官。 
 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,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。- 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5回:“不料我们大老爷先护在里头,连问也不叫我问一声儿,可见他们官官相护,这才是‘只准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’,古人说的话是再不得错的。” 
- 只准州官放火,不准百姓点灯- 成语解释:州官:一州的长官。 
 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,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。- 成语出处: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12章:“可是只准州官放火,不准百姓点灯,却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通病。” 
- 酌古准今- 成语解释:见“酌古准今”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张居正《请专官纂修疏》:“今既汇为一书,固当深究本原,备详因革,酌古准今,以定一代之章程,垂万年之典则。” 
- 规矩准绳- 成语解释:规:画圆形的工具;矩:画方形或直角的工具;规矩:圆规曲尺;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;准:水平仪;绳:墨线;准绳:测定平直的器具。 
 比喻言行所依据的标准原则。- 成语出处:汉・王符《潜夫论・赞学》:“譬犹巧锤之为规矩准绳的遗后工也。” 
- 放诸四海而皆准- 成语解释: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。同“放之四海而皆准”。 - 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祭义》:“推而放诸东海而准,推而放诸西海而准,推而放诸南海而准,推而放诸北海而准。” 
- 推之四海而皆准- 成语解释:之:代词,指普遍性的真理;四海:指任何地方;皆:都是;准:准确。 
 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祭义》:“推而放诸东海而准,推而放诸西海而准,推而放诸南海而准,推而放诸北海而准。” 
- 推情准理- 成语解释:推:推测;准:定。 
 按照情理来推测确定。- 成语出处:《魏书・礼志》:“假使八世,天子乃得事七;六世,诸侯方通祭五;推情准理,不其谬乎!” 
- 法脉准绳- 成语解释:犹言法则标准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李渔《闲情偶寄・词曲・授曲》:“尝怪天地之间,有一种文字,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载之于书者。” 
- 准情酌理- 成语解释:准:依据,按照。 
 指依据情况,斟酌事理。形容从实际情况出发,对已发生的事情或问题作出合乎情理的处理。
- 十拿九准- 成语解释:比喻很有把握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阮大铖《燕子笺・购幸》:此是十拿九稳,必中的计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