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的成语(共209个)
雄鸡断尾
成语解释:断尾:断去尾巴。
本指雄鸡因怕做祭祀的牺牲而自残其身。后比喻人怕被杀而自尽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昭公二十二年》:“宾孟适郊,见雄鸡自断其尾。问之,侍者曰:‘自惮其牺也。’”
杀鸡抹脖
成语解释:形容心里着急而无法可想的神态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1回:“一席话说的贾琏脸都黄了,在凤姐身背后,只望着平儿‘杀鸡儿抹脖子’的使眼色,求他遮盖。”
鸡皮疙瘩
成语解释:受到惊吓或寒冷在人的皮肤上出现的类似鸡皮上的小疙瘩。
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0回:“你这个令收起来罢,把我麻烦的一身鸡皮疙瘩了!”
牛鼎烹鸡
成语解释: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。比喻大材小用。
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边让传》:“函牛之鼎以烹鸡,多汁则淡而不可食,少汁则熬而不可熟。”
争鸡失羊
成语解释:比喻贪小失大。
成语出处:汉・焦延寿《易林》卷八:“争鸡失羊,亡其金囊。”
杀鸡骇猴
成语解释:杀鸡给猴子看。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它人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53回:“俗话说得好,叫做'杀鸡骇猴',拿鸡子宰了,那猴儿自然害怕。”
杀鸡吓猴
成语解释:杀掉鸡来吓唬猴子。比喻惩罚一个;警戒其余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53回:“俗话说的好,叫做‘杀鸡骇猴’,拿鸡子宰了,那猴儿自然害怕。”
杀鸡儆猴
成语解释:杀鸡给猴子看。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。
成语出处:司马文森《风雨桐江》第七章:“他们用的是杀鸡儆猴法,有意叫大哥难堪。”
宰鸡教猴
成语解释:用杀鸡来警戒猴子。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。
成语出处:高云览《小城春秋》第三章:“吴七总想抓个奸细来‘宰鸡教猴’一下,吴坚和家剑平反对;怕闹得内部更混乱,又怕有后患。”
鸡毛蒜皮
成语解释:比喻无关紧要的小事或毫无价值的东西。
成语出处: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8章:“目前大敌当前,同心协力还怕迟误,谁还记着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。”
山鸡舞镜
成语解释:山鸡对镜起舞。比喻自我欣赏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敬叔《异苑》卷三:“山鸡爱其毛羽,映水则舞。很武时,南方献之,帝欲其鸣舞无由。公子苍舒令置大镜其前,鸡鉴形而舞,不知止。”
鸡飞狗走
成语解释:走:跑。
鸡乱飞,狗乱跑。形容因极端惊恐而混乱不堪。成语出处:清・吴趼人《痛史》第13回:“你看前两天那种搜索的样子,只就我们歇宿的那一家客寓,已经是闹得鸡飞狗走,鬼哭神号。”
鸡鸣狗盗
成语解释:指微不足道的技能;也指具有这类技能的人。常形容偷偷摸摸等不正当的行为。
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游侠传》:“皆藉王公之势,竞为游侠,鸡鸣狗盗,无不宾礼。”
杀鸡取卵
成语解释:杀了鸡取出鸡蛋。比喻贪图眼前的一点好处;而损害长远的利益。
成语出处:希腊《伊索语言・生金蛋的鸡》:一个蠢人想杀了鸡从鸡肚子里取出金块,从而一下子发大财,结果却一无所得
家鸡野雉
成语解释:雉:野鸡。
原意是晋庚翼把自己的书法喻为家鸡,把王羲之的书法喻为野鸡,以示贱近与贵远。亦比喻风格迥异的书法绘画等。成语出处:晋・何法盛《晋中兴书》第七卷:“在荆州与都下书云:‘小儿辈贱厌家鸡,爱野雉,皆进逸少书,须吾还,当比之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