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阿的成语

阿的成语(共80个)

  • 牛首

    niú shǒu ē páng

    成语解释:佛教称地狱中长着牛头的鬼卒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阎罗梦》:“即有牛首阿旁,执公父至,即以利叉刺入油鼎。”

  • 倒持

    tài ē dào chí

    成语解释:倒拿着剑,把剑柄给别人。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,自己反受其害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秦观《李训论》:“自德宗惩北军之变,以左右神策、天威等军分委宦官主之,由是太阿倒持,不复可取。”

  • 在握

    tài ē zài wò

    成语解释:太阿:泰阿,宝剑名;握:执持。
    比喻掌握权柄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沈德符《野获编・内臣兼掌印厂》:“世宗神圣,以至今上,俱太阿在握,可无过虑。”

  • 之柄

    tài ē zhī bǐng

    成语解释:太阿:宝剑名;柄:器物的把儿。
    比喻权柄、权力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觉佛《女英雄》:“昏君无北伐之心,奸相操太阿之柄。”

  • 多口

    duō kǒu ā shī

    成语解释:指喜欢多话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圆悟《碧岩录》卷五:“钵里饭桶里水,多口阿师难下嘴。”

  • 世媚俗

    ē shì mèi sú

    成语解释:阿世:迎合世俗。
    曲意迎合当时社会的陈规陋俗。

    成语出处:鲁迅《坟・文化偏至论》:“如其《民政》一书,谓有人宝守真理,不阿世媚俗,而不见容于人群。”

  • 意苟合

    ē yì gǒu hé

    成语解释:阿:迎合,曲从;苟:苟且;苟合:无原则地附和。
    曲从别人的意愿,无原则地附和。

   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公孙刘车王杨蔡陈郑传赞》:“阿意苟合,以说其上。”

  • 谀苟合

    ē yú gǒu hé

    成语解释:阿:迎合,曲从;阿谀:曲意逢迎;苟:苟且;苟合:无原则地附和。
    曲从别人的意愿,无原则地附和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封禅书》:“怪遇阿谀苟合之徒,……不可胜数也。”

  • 保之功

    ē bǎo zhī gōng

    成语解释:阿保:保护养育。
    保护养育幼儿的功劳。

   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丙吉传》:“是时掖庭宫婢则令民夫上书,自陈尝有阿保之功。”

  • 保之劳

    ē bǎo zhī láo

    成语解释:阿保:保护养育。
    保护养育幼儿的功劳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顾和传》:“帝以保母周氏有阿保之劳,颌假其名号,内外皆奉诏。”

  • 谀求容

    ē yú qiú róng

    成语解释:容:容色,好的脸色。
    曲意奉承,取悦于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孔丛子・抗志》:“不度理之所在,而阿谀求容,谄莫甚焉。”

  • 党相为

    ē dǎng xiāng wéi

    成语解释:阿党:偏袒、偏私一方。
    为了谋求私利相互偏袒、包庇.。

   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诸葛丰传》:“今以四海之大,曾无伏节死谊之臣,率尽苟合取容,阿党相为,念私门之利,忘国家之政。”

  • 谀曲从

    ē yú qū cóng

    成语解释:阿谀:曲意逢迎。
    曲意逢迎讨好别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匡衡传》:“阿谀曲从,阿上罔下,无大臣辅政之义。”

  • 旨顺情

    ē zhǐ shùn qíng

    成语解释:阿:曲从;旨:圣旨。
    曲意逢迎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吴兢《贞观政要・政体》:“比来惟觉阿旨顺情,唯唯苟过,遂无一言谏诤者,岂是道理?”

  • 世取荣

    ē shì qú róng

    成语解释:指迎合世俗,取悦于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鲁迅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六篇:至叔孙通,则正以曲学容,非重其能定朝仪,知典礼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