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的成语(共127个)
刀切豆腐两面光
成语解释:比喻为人圆滑,两面讨好。
成语出处:秦牧《艺海拾贝・京剧译名》:像那些‘刀切豆腐两面光’……一类的俗谚,——总之,这一切直译起来,外国人不大好懂。
切问近思
成语解释:切:恳切;近思:想当前的问题。
恳切地问询,多考虑当前的问题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: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思。
令人切齿
成语解释:令:使;切齿:牙齿相磨切,表示极其愤恨。
使人非常愤恨。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王肃传》:“着《史记》非贬孝武,令人切齿。”
浮声切响
成语解释:浮声:平声;切响:仄声。
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。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谢灵运传论》:“夫五色相宣,八音协畅,由乎玄黄律吕,各物宜。欲使宫羽相变,低昂互节,若前有浮生,则后须切响。”
切响浮生
成语解释:切响:仄声;浮声:平声。
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。也泛指音韵的纤细低沉和洪亮高亢。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谢灵运传论》:夫五色相宣,八音协畅,由乎玄黄律吕,各物宜。欲使宫羽相变,低昂互节,若前有浮生,则后须切响。
切齿咬牙
成语解释:切齿:咬紧牙关,表示痛恨。
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。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6回:“徐晃睁眉怒目,许褚切齿咬牙,各有相斗之意。”
一切之权
成语解释:一切:一时;权:权宜。
指一时的权宜之计。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序》:故其谋扶急持倾,为一切之权,虽不可以临教化,兵革救急之势也。
操切从事
成语解释:操:做。
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过于急躁。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一回:“第一须用上些水磨功夫,叫他们潜移默化,断不可操切从事。”
倚闾望切
成语解释:闾:古代里巷的门。
靠在里巷的门口向远处殷切地望着。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心情十分殷切。亦作“倚闾而望”、“倚门而望”、“倚门倚闾”、“倚门之望”、“倚门而望”、“倚闾之思”。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十八回:“亲老多病,倚闾望切,屡屡寄信前来叫卑职回去。”
刺心切骨
成语解释:见“刺心刻骨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于晃《乞恩疏》:“古今人臣于忠,未有如臣父之惨烈也。臣之痛愤,刺心切骨,何时可已!”
切骨之恨
成语解释:形容怨恨极深。
切要关头
成语解释:关头:关口。
比喻有关事情成败的关键或时机。成语出处:清・林则徐《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》:“睹此切要利害关头,窃恐筑室通谋,一纵即不可复挽,不揣冒昧,谨再沥忱附片密陈。”
确切不移
成语解释:形容真实可靠,不容怀疑。
攘袂切齿
成语解释:攘袂:捋起衣袖;切齿:咬紧牙齿。
形容十分愤怒或激动的样子。成语出处:宋・秦观《进策・边防》:“吏士攘袂切齿,皆欲犁其庭而扫其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