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个的成语

个的成语(共37个)

  • 中人

    gè zhōng rén

    成语解释:指曾亲历其间或深明其中情理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李颀画山见寄》:“平生自是个中人,欲问渔舟便写真。”

  • 过了这村,没这

    guò le zhè gè cūn , méi zhè gè diàn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机会难得,机不可失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13回:“这是送上门的。你老人家休错这主意,过这村,就没这店了。”

  • 臭皮匠,赛过诸葛亮

    sān gè chòu pí jiàng , sài guò zhū gě lià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人多智慧多,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,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。

  • 十五吊桶打水,七上八下

    shí wǔ gè diào tǒng dǎ shuǐ , qī shàng bā xià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心情不安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6回:“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八下,暗暗地寻思道:‘既是好意请我们吃酒,如何这般相待,不许人动身?’”

  • 十五吊桶打水,七上八落

    shí wǔ gè diào tǒng dǎ shuǐ , qī shàng bā luò

    成语解释:落:下降。
    比喻心情不安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4卷:“自实心里好像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八落似的,身子好像墽盘上蚂蚁,一霎也站脚不住。”

  • 臭皮匠,合成一诸葛亮

    sān gè chòu pí jiàng , hé chéng yī gè zhū gě liàng

    成语解释:诸葛亮: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。
    比喻人多智广。

    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组织起来》:“三个臭皮匠,合成一个诸葛亮,这就是说,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。”

  • 一斗米养恩人,一石米养仇人

    yī dǒu mǐ yǎng gè ēn rén , yī dàn mǐ yǎng gè chóu rén

    成语解释:送一斗米救人,人会怀感恩。送一石米给人会使人贪得无厌而反目成仇。指对人帮助要看时机与对象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22回:“郭先生,自古‘一斗米养个恩人,一石米养个仇人’,这是我们养他的不是了!”

  • 照面

    dǎ gè zhào miàn

    成语解释:指面对面地不期而遇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折:“刚刚的打个照面,风魔了张解元。”

  • 又弱一

    yòu ruò yī gè

    成语解释:弱:丧失,减少。
    又少了一个。表示哀悼人去世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昭公三年》:“二惠竞爽犹可,又弱一个焉,姜其危哉!”

  • 击破

    gè gè jī pò

    成语解释:各个:逐个;击:攻。
    军事术语。指利用优势兵力将被分割开的敌军一部分一部分消灭。有时也比喻将问题逐个解决。

    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?》:“集中红军相机应付当前之敌,反对分兵,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。”

  • yī gè bàn gè

    成语解释:谓为数甚少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陈亮《水调歌头》词:“尧之都,舜之壤,禹之封;于中应有,一个半个耻臣戎。”明・袁宏道《西湖杂记》:“吾辈粗根浮器,不曾见得一个半个智识,可轻易谈佛法哉?”

  • 巴掌拍不响

    yī gè bā zhǎng pāi bù xiǎ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事情不会是单方面引起的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8回:“‘一个巴掌拍不响’,老的也太不公些,小的也太可恶些。”

  • 中滋味

    gè zhōng zī wèi

    成语解释:个中:其中;滋味:味道,情味。
    其中的味道。指切身体会的甘苦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向子谚《西江月・绍兴丁巳,遍走浙东诸郡……》:“居士何如学士,翰林休笑芗林。个中真味少知音,不是清狂太甚。”

  • 人主义

    gè rén zhǔ yì

    成语解释:个人本身的利益应该高于一切的道德学说或原则,道德的自私自利。

    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》:“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。”

  • 人崇拜

    gè rén chóng bài

    成语解释:以个人作为别人崇拜的对象。

    成语出处:邓小平《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》:“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,一言堂、个人决定重大问题、个人崇拜、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象,不断滋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