难的成语(共463个)
兰艾难分
成语解释:好人、坏人难于分清。
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沈攸之传》:“今复相遇,起接锋刃,交战之日,兰艾难分。土崩倒戈,宜为蚤(早)计,无使一人迷昧,而九族就祸也。”
千载难逢
成语解释:载:年;逢:遇到。
一千年也遇不到。形容极难得到的机会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齐 孔琇之《南齐书・临终上表》:“臣以凡庸,谬徼昌运,奖擢之厚,千载难逢。”
进退为难
成语解释:见“进退两难”。
成语出处:《魏书・李冲传》:“若容舟楫,必须停滞,师老粮乏,进退为难。”
朽木难雕
成语解释:见“朽木不可雕”。
成语出处:《南史・颜延之传》:“尚之望见便阳眠,延之发帘熟视曰:‘朽木难雕’。”
罄竹难书
成语解释:罄:尽;竹: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;书:写。
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。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。多形容罪恶累累。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李密传》:“磬南山之竹,书罪未穷;决东海之波,流恶难尽。”
国步艰难
成语解释:国步:国家的命运。
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。成语出处:《旧五代史・萧顷传》:“时国步艰难,连师倔强,率多奏请,欲立家庙于本镇,顷上章论奏。乃止。”
驷马难追
成语解释:驷马:一车所驾的四匹马。
形容话已说出;就无法追回或说话算数。成语出处:《新五代史・晋高祖皇后李氏传》:“不幸先帝厌代,嗣子承祧,不能继好息民,而反亏恩负义。兵戈屡动,驷马难追,戚实自贻,咎将谁执!”
难素之学
成语解释:难:《难经》;素:《素问》。
原指研究《难经》和《素问》。后用作医书的代称。成语出处:《金史・张丛正传》:精于医,贯穿难素之学。
避难就易
成语解释:避:躲开,回避。
避开困难的拣容易的做。成语出处:《元史・文宗纪四》:“大都总管刘原仁称疾,久不视事,及迁同知储政院事,即就职,侥幸巧宦,避难就易。”
骑虎难下
成语解释: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。比喻事情进行到中途;迫于形势;不能停下来只好干到底;进退两难。
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袁化中传》:“惧死之念深,将铤而走险,骑虎难下。”
乡土难离
成语解释:乡土:家乡,故土。
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。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郑・列御寇《列子・天瑞》:“有人去乡土,离六亲。”
孤掌难鸣
成语解释:孤:单独;鸣:叫。
比喻发出声音。一个巴掌拍不响。比喻一个人力量薄弱;难以成事。成语出处:韩非《韩非子・功名》:“人主之患在莫之应,故曰:一手独拍,虽疾无声。”
海水难量
成语解释:海水是不可以去量的。比喻不可根据某人的现状就低估他的未来。
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泰族训》:“太山不可丈尺也,江海不可斗斛也。”
谋莫难于周密
成语解释:谋:计谋。
谋划最难的地方在于周到严密。成语出处:《鬼谷子・摩篇》:“谋莫难于周密,说莫难于悉听,事莫难于必成。”
一木难支
成语解释:大楼将要倒塌,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。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,维持不住全局。
成语出处:隋・王通《文中子・事君》:“大厦将颠,非一木所支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