屈的成语(共119个)
能屈能伸
成语解释:屈:弯曲;伸:伸直。
能弯曲也能伸直。指人根据环境变化的需要既能忍受委屈;又能挺直腰板;施展抱负。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系辞下》:“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;龙蛇之蛰,以存身也。”
卑躬屈膝
成语解释:卑躬:低头弯腰;屈膝:弯曲膝盖;指下跪。
形容没有骨气;谄媚;讨好的无耻形象。成语出处:宋・魏了翁《鹤山文集・江陵州丛兰精舍记》:“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,虽谢安石之贤也,而犹不能免。”
屈打成招
成语解释:用严刑拷打;逼使无辜的人被迫认罪。
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争报恩》第三折:“如今把姐姐拖到宫中,三推六问,屈打成招。”
坚贞不屈
成语解释:贞:节操。
坚定有气节;绝不屈服。成语出处:唐・韦应物《江州集・睢阳感怀》诗:“甘从锋刃毙,莫夺坚贞志。”
威武不屈
成语解释: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;表示坚贞顽强。威武:权势;武力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: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。”
坚强不屈
成语解释:屈:屈服。
坚韧、刚毅,毫不屈服。成语出处:荀况《荀子・法行》:“坚刚而不屈,义也。”
负屈含冤
成语解释:负:背着;屈:委屈;含:放在嘴里;比喻忍受;冤:冤枉。
蒙受委屈;忍受冤枉;得不到昭雪。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5回:“我见父亲负曲含冤,都因我的婚姻而起,我从那日便打了个终身守志永远不出闺门的主意。”
理屈词穷
成语解释:理:道理;理由;屈:短;尽;穷:穷尽。
理由站不住脚;无话可说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:“是故恶夫佞者”宋・朱熹集注:“子路之言,非其本意,但理屈词穷,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。”
以屈求伸
成语解释:屈:弯曲;伸:伸直伸展。
用弯曲来求得向前伸展。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。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系辞下》:“尺蠖之屈,以求信(伸)也。”
摧志屈道
成语解释:摧:摧折,放弃;道:道德。
抛弃理想追求,失去道义节操。形容身处逆境,不能守操如一。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隐逸传论》:“夫独往之人,不能摧志屈道,借誉期通。”
辞穷理屈
成语解释:理由站不住脚,被驳得无话可说。
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郑鲜之传》:“时或言论,人皆依违之,不敢难也;鲜之难必切至,未尝宽假,要须高祖辞穷理屈,然后置之。”
能伸能屈
成语解释:见“能屈能伸”。
成语出处:《荀子・不苟》:“与时屈伸,柔从若蒲苇,非慑怯也;刚强猛毅,靡所不信,非骄暴也。以义变应,知当曲直故也。”
喊冤叫屈
成语解释:为遭到的冤屈而喊叫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金桂将桌椅杯盏尽行打翻,那宝蟾只管喊冤叫屈,哪里理会他?”
屈指可数
成语解释: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。
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忆昨行和张十一》:“自期殒命在春序,屈指数日怜婴孩。”
屈艳班香
成语解释:屈:指屈原;班:指班固。
象《楚辞》、汉赋那样词藻艳丽,情味浓郁。称赞诗文优美。成语出处:唐・杜牧《冬至日寄小侄阿宜》诗:“高摘屈宋艳,浓薰班马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