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的成语(共34个)
人间重晚晴
成语解释:原指人们珍视晚晴天气,后多用以比喻社会上尊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。
成语出处:唐・李商隐《晚晴》诗:“天意怜幽草,人间重晚晴。”
悔之晚矣
成语解释:矣:了。
后悔也已经晚了。成语出处:《大宋宣和遗事》:“万一有奸邪叵测之情,陛下悔之晚矣!”
桑榆晚景
成语解释:桑榆;夕阳余光所在的地方。夕阳斜照桑榆树的黄昏景象,指傍晚。比喻垂老之年。
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罢登州谢杜宿州启》:“桑榆晚景,忽蒙收录之恩。”
起早挂晚
成语解释:起得早,睡得晚。形容人很勤劳。
成语出处:秦兆阳《刘老济》:“逃荒到这村来,又从头干起,吃糠咽菜,起早挂晚,租人家地种,养羊、打鱼、搓麻绳,只要是赚钱的道儿,就得走一走。”
晚生末学
成语解释:指书生的自谦。
成语出处:清・荑荻散人《玉娇梨》第18回:“晚生末学,虽窃慕之,而愧非其人。”
东隅已逝,桑榆非晚
成语解释:东隅:指日出处,表示早年。
桑榆:指日落处,表示晚年。
早年的时光消逝,如果珍惜时光,发愤图强,晚年并不晚。成语出处:唐・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北海虽赊,扶摇可接;东隅已逝,桑榆非晚。”
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
成语解释:桑榆:指太阳到了桑榆星附近,比喻晚年。
不要说岁数已大,将落的太阳还能放出满天霞光。比喻老当益壮,老有所为,积极进取。成语出处:唐・刘禹锡《酬乐天咏老见示》:细想皆幸矣,下此便翛然。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。
宫车晚出
成语解释:宫车:古代帝王所乘的车。
宫车迟迟不出。旧为帝王死亡的讳辞。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徐羡之传》:“高祖宫车晏驾,与中书令傅亮、领军将军谢晦、镇北将军檀道济同被顾命。”
早韭晚菘
成语解释:菘:蔬菜名,品种较多。
初春的韭菜和秋末的菘菜。泛指应时的蔬菜。成语出处:《南史・周颙传》:“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,颙曰:‘春初早韭,秋末晚菘。’”
晚食当肉
成语解释:饿了再吃,味道就象吃肉一样。后泛指不热衷名利。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齐策四》:“晚食以当肉,安步以当车。”
晚生后学
成语解释:泛指学习同一技艺或同一学问的后生晚辈。
成语出处:《宣和书谱・庾翼》:“庾翼为当日书家名流所推先如此,其自许亦自高,要是,其所得非晚生后学浅浅所能追逐也。”
后生晚学
成语解释:后生:后辈。
指学历浅的年轻人。成语出处:宋・陆九渊《与傅全美书》:“仙里年来向学者甚众,风习可尚,正赖长者不惮告教,使后生晚学得知前辈风采,谦冲就实,无徒长虚诞。”
大才晚成
成语解释:主谓 指大有作为的人需经长期磨练,往往成材较晚。[例]写作要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,才能收到成效,许多文学家都是~的。△用于成才方面。
何见之晚
成语解释:为什么到现在才见到它?讽刺人孤陋寡闻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李斯列传》:故秋霜降者草花落,水摇动者万物作,此必然之效也。君何见之晚?
起早睡晚
成语解释:起得早,睡得晚。早晨起床,晚上睡觉,指日常生活起居。
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18回:“人家的孩儿在你家,每日起早睡晚,辛辛苦苦,替你家打勤劳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