韬的成语(共33个)
韬光俟奋
成语解释:谓掩藏才智,待时奋起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慕容垂载记》:“但时来之运未至,故韬光俟奋耳。”
韬晦之计
成语解释:韬:把才华隐藏起来;晦: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。
指隐藏才能,不使外露。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宣宗记》:“历太和会昌朝,愈事韬晦,群居游处,未尝有言。”
韬光隐晦
成语解释:同“韬光养晦”。
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虎符>附录・写作缘起》:“这也与其说是由于信陵君的悲观、失望而至于消极,倒宁可说是由于魏王的猜忌、残忍,而使他不得不韬光隐晦的。”
韬曜含光
成语解释:掩藏隐匿光明。谓不显耀名声。
成语出处:明・何景明《七述》:“出则施声教,款遐荒,臻盛美,流休详;处则韫椟深藏,韬曜含光。”
石韬玉而山晖
成语解释:韬:掩藏。
石藏美玉,其山必有光辉。成语出处:晋・陆机《文赋》:石韬玉而山晖,水怀珠而川媚。
韬戈卷甲
成语解释:收藏起武器铠甲。指息兵。
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陈少游传》:“韬戈卷甲,伫候指挥。”
虎略龙韬
成语解释:略: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《三略》。
韬:指《六韬》。
《三略》、《六韬》是古代兵书。泛指兵书、兵法,也指兵家权谋。成语出处:明・刘基《悲杭城》诗:“一朝奔迸各西东,玉斝金杯散蓬荜。清都太微天听高,虎略龙韬缄石室。”
韬光隐迹
成语解释:同“韬光晦迹”。
成语出处:金・马钰《满庭芳・咏和师叔辞世》词:“怀美,便韬光隐迹,二十余年。”
韬光灭迹
成语解释:谓隐藏自己行迹,不使外人得知。
成语出处:唐・无名氏《灵应传》:“妾之先宗,羞共戴天。虑其后患,乃率其族,韬光灭迹,易姓变名,避仇于新平真宁县安村。”
韬形灭影
成语解释:谓藏匿踪迹,不露于世。
成语出处:北齐・刘昼《新论・韬光》:“物之寓世,未尝不韬形灭影、隐质遐外,以全性栖命者也。”
韬光韫玉
成语解释:隐匿光采,韫藏宝玉。比喻隐藏才华,不露光芒。
成语出处:《隶释・汉小黄门谯敏碑》:“君商时度世,引己倍权,守静彻冗,韬光韫玉,以远悔咎。”
敛锷韬光
成语解释:比喻隐匿锋芒,才气不外露。
成语出处:明・张煌言《上鲁国主启二》:“仍乞敛锷韬光,以绝敌人窥伺。”
韬光用晦
成语解释:同“韬光养晦”。
成语出处:唐・黄滔《知白守黑赋》:“圣人所以立言于彼,垂训于后,将令学者得韬光用晦之机,不使来人有衒实矜华之丑。”
韬光敛彩
成语解释:收敛光采。比喻隐匿才华,无声无息。
成语出处:明・宋濂《史处士墓碑文》:“自是益韬光敛彩,系情山水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