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的成语(共253个)
慈眉善目
成语解释: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老舍《老张的哲学》:“圆圆的脸,长满银灰的胡子,慈眉善目的。”
至善至美
成语解释:至:最。
最完善,最美好。成语出处:茅盾《三人行》七:“他渴望着震撼着宇宙的大风暴,而且他又把这个理解作为翻掌间便立现了至善至美世界的‘奇迹’,因而对于生活的实际的转变——在矛盾混乱中所产生的向前进展,他就不能了解,而且反感到丑恶。”
善与人交
成语解释:善于与别人交朋友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公冶长》:“子曰:‘晏平仲善与人交,久而敬之。’”
善男信女
成语解释:原指皈依佛教的人。后泛指虔诚信奉佛教的男女。
成语出处:清・钱泳《履园丛话・臆论・拒客》:“释道寺院,有客堂,有主客师,使四方游人,善男信女,咸可小憩,有来礼佛者,有来布施者,从不拒客之礼。”
与人为善
成语解释:与:赞成;为:做;善:好;好事。
原指赞成人学好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:“取诸人以为善,是与人为善者也。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。”
多谋善断
成语解释:多作谋划;善于判断。
成语出处:晋・陆机《辨亡论》上:“畴咨俊茂,好谋善断。”
好谋善断
成语解释:形容人能不断思考,并善于判断。
成语出处:晋・陆机《辨亡论》上:“畴咨俊茂,好谋善断。”
谆谆善诱
成语解释:耐心恳切地教诲、诱导。
成语出处:宋・刘挚《乞重修太学条制疏》:“昔之设学校,教养之法,师生问对,愤悱开发,相与曲折反复,谆谆善诱。 ”
择善而行
成语解释:谓选择有益的事去做。
成语出处:唐・魏徵《十渐不克终疏》:“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,岂曰择善而行者乎?”
来者不善,善者不来
成语解释:来的人不是善良的,善良的就不会来,须提高警惕。
成语出处:清・赵翼《陔余丛考・成语》:“‘来者不善,善者不来’,亦本《老子》‘善者不辩,辩者不善’句。”
知人善任
成语解释:任:任用;使用。
了解下属;善于任用。成语出处:汉・班彪《王命论》:“四曰宽明而仁恕,五曰知人善任使。”
褒善贬恶
成语解释: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;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。指分清善恶,提出公正的评价。
成语出处:宋・邵博《闻见后录》第21卷:“惟有三四寸竹管子,向口角头褒善贬恶,使善人贵、恶人贱,善人生、恶人死,须是由我始得。”
劝善惩恶
成语解释:劝:勉励;惩:责罚。
惩罚坏人,奖励好人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成公四十年》:“《春秋》之称,微而显,志而晦,婉而成章,尽而不污,惩恶而劝善,非圣人谁能修之。”
赏善罚恶
成语解释:谓赏赐善人善事,惩罚恶人恶事。
成语出处:汉・贡禹《赎罪》:“赏善罚恶,不阿亲戚。”
迁善改过
成语解释:谓改正过失而向善。
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朱子语类》:“迁善改过,是修德中紧要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