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善的成语

善的成语(共253个)

  • shàn yǒu shàn bào

    成语解释:善:好的。
    报:报应。
    做好事必有好的报答。常与“恶有恶报”连用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一回: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。”

  • shàn méi shàn yǎn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容貌善良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九回:“虽是吊死……倒比活的时节去了那许多的杀气,反是善眉善眼的。”老舍《老张的哲学》十一:“门房里坐着一个老人,善眉善眼象世传当仆人的样子。”

  • 嘉言

    jiā yán shàn xíng

    成语解释:美善的言行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曾巩《序》:“远至舜禹,而次及于周秦以来,古人之嘉言善行,亦往往而在也。”

  • 好义

    lè shàn hào yì

    成语解释:谓乐于行善,喜好正义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曾巩《与杜相公书》:“伏以阁下朴厚清明,谠直之行,乐善好义,远大之心,施于朝廷,而博见于天下。”

  • 嘉言

    jiā yán shàn zhuàng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嘉言善行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曾巩《寄欧阳舍人书》:“至于通材达识,义烈节士,嘉言善状,皆见于篇。”

  • 武不

    wǔ bù shàn zuò

    成语解释:意思是既动武就不能讲斯文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西游记》第六三回:“常言道:‘武不善作’,但只怕起手处不得留情,一时间伤了你的性命。”

  • 若流

    cóng shàn ruò liú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从善如流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张玄素传》:“从善若流,尚恐不逮,饰非拒谏,祸可既乎?”

  • 掩恶扬

    yǎn è yáng shàn

    成语解释:谓对待别人讳言其过恶,称扬其好处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班固《白虎通・谥》:“天子崩,大臣至南郊谥之者何?以为人臣之义莫不欲褒其君,掩恶扬善者也。”

  • 矜功伐

    jīn gōng fá shàn

    成语解释:矜、伐:自夸。
    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。形容极不虚心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段灼传》:“艾性刚急,矜功伐善,而不能协同朋类,轻犯雅俗,失君子之心。”

  • 能言

    néng yán shàn biàn

    成语解释:善:擅长;辩:辩论。
    形容很会说话;善于辩论;口才好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尚仲贤《气英布》:“若得能言巧辩之士,说他归降。”

  • 自为谋

    shàn zì wéi móu

    成语解释:善于替自己打算。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办法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桓公六年》:“君子曰:‘善自为谋。’”

  • 乐施

    hào shàn lè shī

    成语解释:好:喜欢;善:亲善;乐:乐意;施:施舍;把财产给别人。
    指喜欢作善事;乐意施舍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乐书二》:“闻徽音,使人乐善而好施;闻羽音,使人整齐而好礼。”

  • 其身

    dú shàn qí shēn

    成语解释:善:弄好。
    原指加强其自身的品德修养。现指只要自己好而不关心别人的个人主义处世哲学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: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。”

  • 为说辞

    shàn wéi shuō cí

    成语解释:说辞:讲话。
    形容很会讲话。后指替人说好话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:“宰我、子贡善为说辞。”

  • 而从

    zé shàn ér cóng

    成语解释:选择好的而遵循;依从。择:选择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