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的成语(共253个)
善以为宝
成语解释:善:善良。
把美德当作珍宝。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大学》:楚国无以为宝,惟善以为宝。
隐恶扬善
成语解释:隐:隐匿;隐瞒;扬:宣扬。
隐蔽别人的坏处;宣扬别人的好处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舜好问而好察迩言,隐恶而扬善。”
改恶从善
成语解释:改去坏的、错误的;向好的、正确的方向转化。指不做坏事;重新做人。表示坏人或罪犯经过教育改造;有了明显的悔改表现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明则动,动则变。”汉・郑玄注:“动,动人心也;变,改恶为善也。”
改恶为善
成语解释:不再作恶,重新做人。
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中庸》“明则动,动则变”汉・郑玄注:“动,动人心也;变,改恶为善也。”
福善祸淫
成语解释:指行善的得福,作恶的受祸。
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汤诰》:“天道福善祸淫。”孔传:“政善,天福之;淫过,天祸之。”
遏恶扬善
成语解释:遏:阻止;扬:宣扬。
禁绝坏事,宣扬提倡好事。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大有》:“君子以遏恶扬善,顺天休命。”
骁勇善战
成语解释:勇猛;善于战斗。骁勇:勇猛矫健;善:善长。
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・戴僧静传》:“其党辅国将军孙昙瓘骁勇善战,每荡一合,辄大杀伤,官军死者百于人。”
片善小才
成语解释:片善:微小的优点。
指小有才能的人。成语出处:《陈书・陆瑜传》:“吾识览虽局,未曾以言议假人,至于片善小才,特用嗟赏。”
嫉恶好善
成语解释:嫉:憎恨;好:喜欢。
憎恨坏人坏事,鼓励好人好事。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王珪传》:“至如激浊扬清,嫉恶好善,臣于数子,亦有一日之长。”
疾恶好善
成语解释:憎恨丑恶,喜好善美。形容事非界线清楚。
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王珪传》:“至激浊扬清,疾恶好善,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。”
善善从长
成语解释:善善:褒扬美德;从长:源远流长的意思。
原指褒扬美德,源远流长。后用来比喻吸取别人的长处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公羊高《公羊传・昭公二十年》:“君子之善善也长,恶恶也短;恶恶止其身,善善及子孙。”
善气迎人
成语解释:善气:和蔼可亲的态度。
形容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人。成语出处:《管子・心术下》:“善气迎人,亲如兄弟;恶气迎人,害于戈兵。”
善罢甘休
成语解释:轻易地了结纠纷;心甘情愿地停止再闯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奶奶就是让着他,他见奶奶比他标致,又比他得人心儿,他就善罢甘休了?”
善解人意
成语解释:善:善于;解:理解。
善于理解别人的意图。成语出处: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7回:“他总不离杨妃左右,最能言语,善解人意,聪慧异常,杨妃爱之如宝,呼为雪衣女。”
能歌善舞
成语解释:擅长歌舞。
成语出处: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29回:“不论才人、美人、嫔妃、彩女,或有色有才,能歌善舞,稍有一技可见者,许报名到显仁宫自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