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瞽的成语

瞽的成语(共16个)

  • 不聋

    bù gǔ bù lóng

    成语解释:意为不故作痴呆,不装聋作哑,就不能当好阿公阿婆。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。

    成语出处:语出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九六引《慎子》逸文:“谚云:不聪不明,不能为王;不瞽不聋,不能为公。”

  • yǐ gǔ yǐn gǔ

    成语解释:让盲人给盲人引路。比喻让愚昧无知的人去引导愚昧无知的人,只能使其更加迷惑。

    成语出处:太平天国・洪秀全《原道觉世训》:“怪人佛老之徒出,自中魔计,以瞽引瞽,讹人以不可知之事,以售己诈……兼之魔鬼入心,遂造出无数怪诞邪说,迷惑害累世人。”

  • 之说

    kuáng gǔ zhī shuō

    成语解释:狂:轻狂;瞽:盲目。
    愚妄无知的言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南史・虞寄传》:“使得尽狂瞽之说,披肝胆之诚。”

  • 之言

    kuáng gǔ zhī yán

    成语解释:狂:狂妄。
    瞽:瞎眼,盲目。
    指愚妄无知的言论。旧时常用作自谦之辞。亦作“狂瞽之说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魏征《十渐不克终疏》:“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,参以刍尧之议,冀千虑一得,衮职有补。”

  • 之言

    máng gǔ zhī yán

    成语解释:盲瞽:眼睛瞎,比喻不明事理。
    指见识短浅或没有分寸的话。常用作自谦语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王充《论衡・谢短》:然则儒生所谓盲瞽者也。

  • 振聋

    fā gǔ zhèn lóng

    成语解释:发:开启;瞽:盲人;振:振动;聋:耳聋。
    使盲人也能看见,使聋人也听得见。比喻言论文章使人清醒感奋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枚乘《七发》:“当时之是,虽有淹病滞疾,犹将伸佉起蹙,发瞽振聋而观望之也。”

  • 旷之耳

    gǔ kuàng zhī ěr

    成语解释:瞽:眼睛瞎;瞽旷:春秋时晋国乐师,天生的盲人,能辨别五音六律。
    形容听觉十分灵敏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胠箧》:擢乱六律,铄绝竽瑟,塞瞽旷之耳,而天下始人含其聪也。

  • 瞍不移

    gǔ sǒu bù yí

    成语解释:瞽、瞍:眼睛瞎了的人;移:移动。
    眼睛瞎了的人对事物没有反应。比喻恶劣成性的人不可能迁善改过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袁康《越绝书・越绝篇叙外传记》:盲者不可示以文绣,聋者不可语以调声,瞽瞍不移,商均不化。

  • 言刍议

    gǔ yán chú yì

    成语解释:瞽:瞎眼;刍议:草野平民的言论。
    盲人和草野平民的言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・刘善明传》:“不识忌讳,谨陈愚管,瞽言刍议,伏待斧钺。”

  • 言妄举

    gǔ yán wàng jǔ

    成语解释:随便乱说,轻率行动。《晋书·挚虞传》:“臣生长筚门,不逮异物,虽有贤才,所未接识,不敢瞽言妄举,无以畴答圣问。
    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挚虞传》:“臣生长筚门,不逮异物,虽有贤才,所未接识,不敢瞽言妄举,无以畴答圣问。”

  • 言萏议

    gǔ yán dàn yì

    成语解释:萏议:草野之人的议论。
    盲人和草野平民的言论。常用作自谦之辞。

  • 言蒭议

    gǔ yán chú yì

    成语解释:瞽言:不达事理的议论;蒭议:草野之人的议论。
    水平不够,见解不深的言论。常用作自谦之辞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・刘善明传》:不识忌讳,谨陈愚管,瞽言蒭议,伏待斧钺。

  • 狂言

    kuáng yán gǔ shuō

    成语解释:狂:狂放任性;瞽:盲目。
    狂妄无知,信口开河。形容人狂妄愚昧,胡说八道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晁错传》:“臣错愚陋,昧死上狂言。”《汉书・谷永传》:“中尚书宦官,槛塞大异,皆瞽说欺天者也。”《晋书・刘曜传》:御史劾均狂言瞽说,诬罔祥瑞,请依大不敬论。

  • 相扶

    liǎng gǔ xiāng fú

    成语解释:两个瞎子互相搀扶。比喻彼此都得不到帮助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五:“两瞽相扶,不伤墙木,不陷井穽,则其幸也。”

  • 眢井

    yuān jǐng gǔ rén

    成语解释:眢井:枯井;瞽:瞎子。
    处于枯井中的瞎子。比喻毫无见识的庸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严复《救亡决论》:“盖非西学洋文,则无以为耳目,而舍格致之事,将仅得其皮毛,眢井瞽人,其无救于亡也审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