燃的成语(共21个)
豆萁燃豆
成语解释:比喻兄弟相残。
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 曹植《七步诗》:“煮豆燃豆萁,豆在釜中泣。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。”
煮豆燃萁
成语解释:用豆秸煮豆子;原比喻弟兄间互相残害。今比喻自家人闹不团结;自相伤害。燃:烧;萁:豆秸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文学》:“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,不成者行大法。应声便为诗曰:‘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,萁在釜下然,豆在釜中泣。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。’帝深有惭色
犀燃烛照
成语解释:犹犀照牛渚。
成语出处:清・王韬《使才》:“使臣行辕宜设译官数员,汇观各处日报而撷取要略,译以华文,寄呈总理衙门;则泰西迩日之情形,正如犀燃烛照,无所遁形。”
死灰复燃
成语解释:熄灭的火灰又燃烧起来。比喻已停止或消失的东西又重新活动起来。复:又。
成语出处:宋・陈亮《谢曾察院启》:“劫火不烬,玉固如斯;死灰复燃,物有待尔。”
燃眉之急
成语解释:燃眉:火烧眉毛。
火烧眉毛那样地紧急。比喻事情非常急迫。成语出处:《文献通考・市籴二》:“元祐初,温公入相,诸贤并进用,革新法之病民者,如救眉燃,青苗、助役其尤也。”
燃膏继晷
成语解释:燃:点燃;膏:油脂,指灯油;继:接续;晷:日影,日光。
点上灯烛,接续日光。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与学习。成语出处:《宣和书谱・草书・沈约》:“沈约,吴兴武康人也,官至尚书令。少家贫,一意书史,燃膏继晷,昼夜不倦。”
燃犀温峤
成语解释:燃:点燃;犀:犀牛的角;温峤:传说中的人物。
温峤点燃犀牛和角来照明。比喻能敏锐地洞察事物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敬叔《异苑》:至中渚矶,水深不可测,世云其下多怪物,峤遂毁犀角而照之。须臾,见水族覆火,奇形异状。
燃萁之敏
成语解释:后因以之喻文思敏捷。
成语出处:相传三国魏曹植在其兄曹丕的胁迫下七步成诗,诗中有“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”语。宋・宁参《白水县斋十咏》序:“曾无击钵之音,但愧燃萁之敏。”
燃糠自照
成语解释:比喻勤奋好学。
成语出处:《南史・顾欢传》:“乡中有学舍,欢贫无以受业,于舍壁后倚听,无遗忘者。夕则燃松节读书,或燃糠自照。”
燃萁煎豆
成语解释:比喻骨肉相残。同“煮豆燃萁”。
成语出处: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三:“生死由来一样情,燃萁煎豆并根生。”
燃萁煮豆
成语解释:比喻骨肉相残。同“煮豆燃萁”。
成语出处:宋・刘克庄《寄题建阳宋景高友于堂》诗:“宛如酿枣分梨日,堪愧人燃萁煮豆。”
燃犀之见
成语解释:燃犀,俗称燃烧犀牛角可以照妖。比喻人的观察明白透彻。又作“毁犀之见”。
成语出处:晋书温峤传:“至牛渚矶,水深不可测,世云其下多怪物。峤遂毁犀角而照之。须臾,见水族覆火,奇形异状,或乘马车著赤衣者。”
断臂燃身
成语解释:断臂:砍断手臂。
砍断手臂,燃肉身灯。指做事专诚。成语出处:明・李贽《咏古》:断臂燃身未足夸,何当垂老问年华。
寒灰更燃
成语解释:寒灰:冷却了的灰烬;燃:烧。
冷灰重新烧了起来。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。也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。成语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于仲文传》:“追草昧之始,录涓滴之功,则寒灰更燃,枯骨生肉,不胜区区之至,谨冒死以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