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庸的成语

庸的成语(共43个)

  • 纳揆

    dēng yōng nà kuī

    成语解释:登庸:皇帝登基;纳揆:任命宰相。
    皇帝登基,任命宰相。比喻政权刚刚建立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高祖纪》:登庸纳揆之时,草昧经纶之日。

  • 耳俗目

    yōng ěr sú mù

    成语解释:指学识浅薄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朱仕琇《与林穆庵书》:“此数人知之,遂足为名一世,而无问千百庸耳俗目之扰扰耶!”

  • 齐世

    qí shì yōng rén

    成语解释:齐世:同于世俗的;庸人:平庸的人,也指见识短浅的人。
    比喻与世俗同俯仰或见识短浅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桓宽《盐铁论・殊路》:今齐世庸士之人,不好学问,专以己之愚而荷负巨任。

  • 愚钝

    shū yōng yú dùn

    成语解释:疏庸:懒散。
    懒散愚笨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马致远《陈抟高卧》第二折:休休休,枉笑杀凌烟阁上人,有这般疏庸愚钝,孤陋寡闻。

  • 夫俗子

    yōng fū sú zǐ

    成语解释:平庸无能,见识浅陋,志趣不高尚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魏了翁《水调歌头》词:高氏八千石,驺哄溢街坊。庸夫俗子,夸道锦绣里家乡。

  • 脂俗粉

    yōng zhī sú fěn

    成语解释:脂、粉,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粉,用来代称女子。全句是说姿色平凡的女子。

  • 不同凡

    bù tóng fán yōng
  • 争辩

    wú yōng zhēng biàn

    成语解释:无庸:无须,不用。
    无须争辩。

  • 置议

    wú yōng zhì yì

    成语解释:毋:无:毋庸:不必,无须;置议:进行讨论。
    不需要讨论。指事实或道理很清楚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章炳麟《中国之川喜多大尉袁树勋》:树勋初念该生等未谙情势,但能解散,即可毋庸置议。

  • 多赘

    wú yōng duō zhuì

    成语解释:庸,必要。赘,多余的、无用的。全句是说不须多言。

    成语出处:秋瑾自拟檄文︵其二︶:“盖种之不保,则个人随亡,此固大义了然,毋庸多赘者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