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的成语(共54个)
巴巴结结
成语解释:①勉强,凑合。②勤恳;辛劳。③形容说话不流利。
成语出处:①《京本通俗小说・错斩崔宁》:“光阴迅速,大娘子在家巴巴结结将近一年。”②《古今小说任・孝子烈性为神》:“任珪天明起来,辞了父亲入城去了。每日巴巴结结,早出晚回。”
哑巴吃黄连,有苦说不出
成语解释:黄连:中药,味苦。
哑巴吃了黄连,嘴里说不出来。比喻有苦难言。成语出处:李六如《六十年的变迁》第一章:“寡妇孤儿,恐怕受人欺侮,真是‘哑巴吃黄连,有苦说不出。’”
吃哑巴亏
成语解释:自己遭受暗算或受损吃亏,不敢声张或无法申诉,只好自认吃亏。
成语出处:清・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十四回:“且说苗家父子丢了银子,因是暗昧之事,也不敢声张,竟吃了哑巴亏了。
哑巴亏
成语解释:吃了亏不便说或不愿说。
成语出处:清・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14回:“且说苗家父子丢了银子,因是暗昧之事,也不敢声张,竟吃了哑巴亏了。”
急急巴巴
成语解释:形容急忙,紧急。
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一回:“单道世上人,营营逐逐,急急巴巴,跳不出七情六欲关头,打不破酒色财气圈子。”
巴山夜雨
成语解释: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。
成语出处:唐・李商隐《夜雨寄北》:“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说巴山夜雨时。”
鸡烂嘴巴硬
成语解释:比喻自知理亏,还要强辩。
狐狸尾巴
成语解释:传说狐狸能变成人形迷惑人,但不能使尾巴改变。比喻坏人的本来面目或迷惑、欺骗人的罪证。
成语出处:北魏 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・法云寺》:“孙岩娶妻三年,不脱衣而卧。岩私怪之,伺其睡,阴解其衣,有毛长三尺似野狐尾。岩惧而出之。妻临去,将刀截岩发而走。邻人逐之,变成一狐,追之不得。
结结巴巴
成语解释:说话吞吞吐吐、疙疙瘩瘩。
成语出处:老舍《骆驼祥子》十三:“结结巴巴的,他把昨夜晚的事说了一遍,虽然费力,可是说的不算不完全。”
巴巴劫劫
成语解释:指心情急切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元・狄君厚《介子推》第四折:“道他巴巴劫劫背着主公,破破碌碌践红尘。”
巴巴急急
成语解释:指勉强,凑合。同“巴巴结结”。
成语出处:《古今小说・沉小官一鸟害七命》:“父子三人,正是衣不遮身,食不充口,巴巴急急,食不敷。”
可怜巴巴
成语解释:非常令人可怜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袁静《新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要再借,剩下这可怜巴巴的五亩地,也得戴上笼头啦!”
下里巴人
成语解释:下里:乡里;巴人:巴蜀的人民。
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。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楚 宋玉《对楚王问》:“客有歌于郢中者,其始曰:《下里巴人》,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。”
巴前算后
成语解释:思前想后,反复考虑。
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9卷:“劳生忧忧,巴前算后,每怀不足之心,空白了头,没用处,不如随缘度日的好。”
尾巴难藏
成语解释:指不能藏住自己的尾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