惜的成语(共50个)
惜衣有衣,惜食有食
成语解释:惜:爱惜。
爱惜衣服,才有衣服穿;爱惜粮食,才有粮食吃。指珍稀财物不浪费。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三卷:“怎么说福不可享尽?常言道:‘惜衣有衣,惜食有食。’”
惺惺惜惺惺,好汉惜好汉
成语解释:惺惺:指聪慧的人。
聪明人爱惜聪明人,好汉珍惜好汉。比喻同类的人互相爱惜、同情。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9回:“古人有言:‘惺惺惜惺惺,好汉惜好汉。’量这一个泼男女,腌臜畜生,终作何用!”
弃之可惜
成语解释:扔掉它未免可惜。
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武帝纪》裴松之注引《九州春秋》:“夫鸡肋,弃之如可惜,食之无所得,以比汉中,知王欲还也。”
不惜工本
成语解释:指舍得出本钱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一回:“姓方的瞧着眼热,有几家该钱的,也就不惜工本,公开一个学堂。”
不惜一切
成语解释:为了达到目的不吝惜所花费的代价。
成语出处:玛拉沁夫《茫茫的草原》第三卷:“张彪就像扑灭荒火一样,不惜一切地正在大搞抄家、分斗运动。”
不惜代价
成语解释:为得到某种东西或实现某个目标而不吝惜付出钱物、精力等。
成语出处:林斤澜《山深海阔》:“如若过于勉强,甚至到了不惜代价的地步,我一定是劝他淡薄些。”
不惜本钱
成语解释:为了达到目的不吝惜所花费的代价。
成语出处:邓小平《关于今后进入新区的几点意见》:“但在建立时应不惜本钱抽调干部及若干部队以作骨干。”
不惜血本
成语解释:为了达到目的不吝惜所花费的代价。
成语出处:王朔《谁比谁傻多少》:“为了不让顾客恐惧,我们是不惜血本。”
爱惜羽毛
成语解释:羽毛:比喻人的声望。
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,行事十分谨慎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说苑・杂言》:“夫君子爱口,孔雀爱羽,虎豹爱爪,此皆所以治身法也。”
自惜羽毛
成语解释: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。
惜分阴
成语解释:阴:光阴;分阴:很短的时间。
形容极其珍稀光阴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陶侃传》:“大禹圣者,乃惜寸阴,至于众人,当惜分阴。”
寸阴是惜
成语解释: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也应当爱惜。表示时间极其宝贵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周兴嗣《千文字》:“尺壁非宝,寸阴是竞。”
惜字如金
成语解释:谓极其节省文字,不多费笔墨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渔《闲情偶寄・词曲・格局》:“文章所忌者,开口骂题。便说几句闲文,才归正传,亦未尝不可,胡遽惜字如金,而作此卤莽灭裂之状也!”
惜墨若金
成语解释:惜:爱惜。
爱惜墨就像金子一样。指不轻易动笔。成语出处:清・张岱《又枯木竹石臂阁铭》:“运笔如铁,惜墨若金。”
武人不惜死
成语解释:惜:吝惜。
指武官不怕死。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岳飞传》:“飞曰:‘文臣不爱钱,武臣不惜死,天下平矣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