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的成语(共98个)
囚牛好音
成语解释:囚牛:胡琴头上所刻的兽。
刻在胡琴头上的兽,表现出一副喜爱音乐的样子。比喻冒充内行。成语出处:明・陈仁锡《潜确类书》:龙生九子,不成龙,各有所好蒲牢好鸣,形钟纽上。囚牛好音,形琴瑟上。
丝竹之音
成语解释:丝竹:弦乐和管乐,泛指音乐。
指音乐的声音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齐・管仲《管子・七臣七主》:“材女乐三千人,钟石丝竹之音不绝。”
丝竹八音
成语解释:丝竹:弦乐和管乐,泛指音乐;八音:金、石、丝、木、竹、匏、土、革等八种乐器。
指音乐。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杜夔传》:“夔善钟律,聪思过人,丝竹八音,靡所不能。”
同音共律
成语解释:音律相同。比喻关系密切。
成语出处:汉・赵晔《吴越春秋・夫差内传》:“且吴与越,同音共律,上合星宿,下共一理。”
瘏口哓音
成语解释:犹言舌敝唇焦。形容说话之多,费尽口舌。
成语出处:语出《诗经・豳风・鸱枭》“予口卒瘏”、“予维音哓哓”二语。
下里巴音
成语解释:下里:乡里;巴:古国名,在今川东一带。
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。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。弦歌之音
成语解释:弦歌:弦乐。
弹琴和唱歌的声音。泛指教学活动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儒林列传》:“高皇帝诛项籍,举兵围鲁,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,弦歌之音不绝。”
笑貌声音
成语解释:笑貌:表情;声音:谈吐。
指人的言谈、态度等。成语出处:清・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下卷:“女辗转床席,绝而复苏者数次,迨至转危为安,笑貌声音,不殊常度,而言动举止,如出两人。”
咬音咂字
成语解释:形容说话一字一板,郑重其事。
成语出处:萧乾《栗子・皈依》:“‘所以你这臭丫头就没了魂似地跟了下去,对吗?’老妇人咬音咂字地说。”
杳无音尘
成语解释:杳:不见踪影。
没有一点消息。成语出处:宋・李昉《太平广记》卷二十七:促召唐若水,与内臣赍诏,于江表海滨寻访,杳无音尘矣。
音容如在
成语解释: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。形容对死者的想念。同“音容宛在”。
成语出处:《何典》第八回:“真堪爱,如花似玉风流态。风流态,眠思梦想,音容如在。”
音稀信杳
成语解释:杳:深远,无影无声。
音信一点也得不到。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字字锦》曲:“想杀人也天,盼杀人也天,短命冤家,音稀信杳,莫不误约盟言。”
音容凄断
成语解释:声音凄凉、容貌愁苦到了极点。
成语出处:唐・戴君孚《广异记・阎陟》:“后一日,梦女来别,音容凄断,曰:‘已是前长史女,死殡在城东南角。’”
音耗不绝
成语解释:音耗:消息。
消息和书信不断。指保持联系。成语出处:唐・张读《宣室志・计真》:“生留旬月,乃挈妻孥归青齐,自是李君音耗不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