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的成语(共98个)
音信杳无
成语解释:没有一点消息。
成语出处:明・吾邱瑞《运甓记・剪发延宾》:“盼前程音信杳无。”
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
成语解释: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。
成语出处:郭澄清《大刀记》第十章:“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——队长,你就决定吧。”
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
成语解释:余音:音乐的余味;绝:断。
形容歌声高亢、优美悦耳,余味无穷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郑・列御寇《列子・汤问》:“过雍门,鬻歌假食,既去,而余音绕梁欐,三日不绝,左右以其人弗去。”
大音希声
成语解释: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。
成语出处:《老子》:“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”王弼注:“听之不闻名曰希,不可得闻之音也。有声则有分,有分则不宫而商矣。分则不能统众,故有声者非大音也。”
弦外有音
成语解释:弦乐器的弦上发出的声音以外还有声音。比喻话语中另有间接透露、没有明说的意思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狱中与诸甥侄书》:“然至于一绝处,亦复何耶!其中体趣,言之不尽。弦外之意,不知所从而来。”
杳无音信
成语解释:杳:不见踪影;没有迹象;音信:消息;回信。
形容信息断绝;了解不到对方的情况。成语出处:宋・黄孝迈《咏水仙》词:“警鸿去后,轻抛素袜,杳无音信。”
渺无音信
成语解释:指毫无消息。
成语出处:巴金《发的故事・窗下》:“你不能就这样渺无音信地丢开了我,让我孤零零地住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里。”
渺无音讯
成语解释:指毫无消息。
成语出处:吴运铎《把一切献给党・新任务》:“太阳下了山,同志们打起灯笼火把,披开一丛丛的荒草搜寻,炮弹还是渺无音讯。”
伫候佳音
成语解释:伫:久立而等待。
久久站着等候好的消息。杳无音耗
成语解释:犹言杳无音信。
成语出处:宋・无名氏《异闻总录》第一卷:“汝投于海,杳无音耗……何得在此?”
杳无音讯
成语解释:没有一点消息。见“杳无音信”。
成语出处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七章:“半年前就出走了,至今杳无音讯,连家里人也不知道他在哪里。”
遏密八音
成语解释:遏:阻止;密:寂静。
各种乐器停止演奏,乐声寂静。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。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。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舜曲》:“三载,四海遏密八音。”
郑卫之音
成语解释:郑卫: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。
指春秋战国时郑、卫等国的民间音乐。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乐记》:“魏文侯问于子夏曰:‘吾端冕而听古乐,则惟恐卧;听郑卫之音,则不知倦。敢问古乐之如彼,何也?新乐之如此,何也?’”
音信杳然
成语解释:没有一点消息。
成语出处:明・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六十一回:马道长一去,音信杳然,定非吉兆;明日且与姜尚会战,看是如何,再探马道长消息。
弦外遗音
成语解释:弦:乐器上用以发音的丝线、铜丝或钢丝。
言外之意。比喻话语中另有间接透露、没有明说的意思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乐记》:“清庙之瑟,朱弦而疏越,一倡而三叹,有遗音声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