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愆的成语

愆的成语(共14个)

  • 纠缪

    shéng qiān jiū miù

    成语解释:改正过失,纠正错误。绳:纠正。
    愆:过失。
    谬:错误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柳宗元《谢李中丞安抚崔简戚属启》:“绳愆纠缪,列群肃澄之风。”

  • 戾山积

    qiān lì shān jī

    成语解释:愆:过失;戾:罪过。
    罪过很多,累积如山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刘封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臣委质以来,愆戾山积。”

  • 闭门思

    bì gé sī qiān

    成语解释: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。同“闭合思过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来敏传》“坐事去职”裴松之注引《诸葛亮集》:“自谓能以敦厉薄俗,帅之以义。今既不能,表退职,使闭门思愆。”

  • 纠谬

    shéng qiān jiū miù

    成语解释:绳:纠正;愆:过失;谬:错误。
    指纠正过失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冏命》:“绳愆纠谬,格其非心,俾克绍先烈。”

  • 寡过

    shěng qiān guǎ guò

    成语解释:省:减少;愆:失误。
    减少过错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林则徐《通饬各属命盗各案赶紧审解札》:“要知早结一日,少抢一人,皆可省愆寡过,复何惮而不为乎?”

  • 伤廉

    shāng lián qiān yì

    成语解释:伤廉:损害廉洁;愆:丧失。
    指某种行为损害廉洁,丧失道义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下》:“可以取,可以无取,取伤廉。”晋・陆机《文赋》:苟伤廉而愆义,亦虽爱而必捐。

  • 德隳好

    qiān dé huī hǎo

    成语解释:愆:过失;隳:毁坏。
    损害道义,破坏友好。指破坏了道义原则和友好关系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6回:“而皇叔愆德隳好,已得西川,又占荆州,贪而忘义,恐为天下所耻笑。”

  • 惹祸招

    rě huò zhāo qiān

    成语解释:给自己引来麻烦。同“惹祸招灾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关汉卿《普天乐・崔张十六事》曲:“郑恒枉自胡来缠,空落得惹祸招愆。”

  • 惹罪招

    rě zuì zhāo qiān

    成语解释:愆:过失。
    给自己招致罪过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杨梓《霍光鬼谏》第二折:倘或取受了百姓钱,违负了帝王室,敢大胆欺压良民,冒突天颜,惹罪招愆,久以后,市曹中,遭着刑宪。

  • 干糇以

    gān hóu yǐ qiān
  • 三风十

    sān fēng shí qiān

    成语解释:三种恶劣风气,所滋生的十种罪愆。指巫风二:舞、歌;淫风四:货、色、游、畋;乱风四:侮圣言、逆忠直、远耆德、比顽童,合而为十愆。

  • 纠违

    shéng qiān jiū wéi

    成语解释:绳:束缚,扶正;愆:过失;纠:纠正。
    指举发过失,纠正错误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陈忱《续资治通鉴・宋真宗景德二年》:“中丞之职,非徒绳愆纠违,亦当顾国家大体。”

  • 无妄之

    wú wàng zhī qiān
  • 好恶不

    hǎo è bù qián

    成语解释:愆:差爽,失误。
    好坏、善恶分明,没有差错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昭公十五年》:“好恶不愆,民知所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