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的成语(共57个)
人无刚骨,安身不牢
成语解释:人没有坚硬的骨头,身体就站不起来。比喻人无坚强的意志品格,就难以立身行事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十二四回:常言道:‘人无刚骨,安身不牢。’奴家平生快性,看不得这般‘三答不回头,四答和身转’的人。
方刚血气
成语解释:方:正;刚:强劲;血气:精力。
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: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。
外柔中刚
成语解释:外表柔弱,内心刚强。
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卢坦传》:“姚大夫外柔中刚,监军若侵之,必不受。”
柔能克刚
成语解释: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够制服刚强的人。同“柔能制刚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回:“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,柔能克刚,英雄莫敌。”
刚褊自用
成语解释:刚:坚硬;褊:狭隘;自用:凭主观意图行事。
坚硬固执,独断专行。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提举玉局观谢表》:“伏念臣才不逮人,性多忤物,刚褊自用,可谓小忠,猖狂妄行,乃蹈大难。”
摧刚为柔
成语解释:摧:挫败。
变刚强为柔顺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季布栾布列传》:“上乃赦季布,当是时,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,朱家亦以此名闻当时。”
刚愎自任
成语解释:自任:自用。
参见[刚愎自用]。宋.罗大经《鹤林玉露.丙编》卷二:“(王)荆公刚愎自任,新法烦苛,毒流四海,不忍君子之见排,甘引小人以求助,卒为其所挤陷。
”。刚中柔外
成语解释:刚:刚硬,坚强;中:里,内心;柔:软弱,柔和。
表面柔顺,内里刚强。指人外柔而内刚的性格。也指外表和好,内藏杀机的策略。成语出处:《三十六计・笑里藏刀》:“信而安之,阴以图之,备而后动,勿使有变,刚中柔外也。”
刚肠嫉恶
成语解释:刚肠:性情刚直;嫉:憎恨。
性情刚直,憎恨邪恶。成语出处:晋・稽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刚肠嫉恶,轻肆直方,遇事便发,此甚不可二也。”
刚克消亡
成语解释:刚正的人就不能存在了。
烈火金刚
成语解释:形容人的意志坚强,经过严峻考验而不改变。
柔刚弱强
成语解释:柔:弱;刚:强。
柔弱可以胜过刚强。成语出处:《老子》第三十六章:柔之胜刚,弱之胜强。
柔胜刚克
成语解释:柔:柔顺;克:胜。
一个以柔顺取胜,一个以刚强取胜。比喻方法虽然各异,但是结果相同,都能取得成功。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洪范》:三德:一曰正直,二曰刚克,三曰柔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