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哭的成语

哭的成语(共67个)

  • 猿啼

    niǎo kū yuán tí

    成语解释:泛指禽兽悲鸣。形容悲凉的情景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王维《能禅师碑》:“山崩川竭,鸟哭猿啼。”

  • 牛衣夜

    niú yī yè kū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牛衣对泣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温庭筠《上裴舍人启》:“今则阮路兴悲,商歌结恨;牛衣夜哭,马柱晨吟。”

  • 昼吟宵

    zhòu yín xiāo kū

    成语解释:昼夜哀叹、哭泣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楚策一》:“[棼冒勃苏]七日而薄秦王之朝,雀立不转,昼吟宵哭,七日不得告。”

  • 啼啼

    tí tí kū kū

    成语解释:哭泣不止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只见许多男女,啼啼哭哭,在街上过。”

  • 歌于斯,于斯

    gē yú sī , kū yú sī

    成语解释:歌唱在这里,哭泣在这里。指安居的家宅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檀弓下》:“晋献文子成室。晋大夫发焉。张老曰:‘美哉轮焉,美哉奂焉。歌于斯,哭于斯。’”

  • 耗子

    māo kū hào zǐ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假慈悲,伪装同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石玉昆《小五义》第15回:“本来你是个猫,他是个鼠,岂不是猫哭耗子了呢?”

  • 嚎啕大

    háo táo dà kū

    成语解释:大声哭叫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6回:“今日看他悲哀欲绝,心里更加不忍,竟嚎啕大哭起来。”

  • 抱头大

    bào tóu dà kū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非常伤心或很是感动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27回:“两人抱头大哭,哭了一场坐下。”

  • 号咷大

    háo táo dà kū

    成语解释:号咷:也写作“嚎啕”,大声哭叫。
    形容放声大哭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同人》:“同人先号咷而后笑。”

  • 一路

    yī lù kū

    成语解释:路:宋代的行政区域名。
    在一个地区内,到处是老百姓的哭声。比喻一个地区的百姓因遭受灾难而痛苦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五朝名臣言行录・参政范文正公》:富弼曰:‘十二丈则是一笔,焉知一家哭耶!’仲淹曰:‘一家哭,何如一路哭耶!’

  • 号唃大

    háo táo dà kū

    成语解释:号唃也写作嚎啕”,大声哭叫。形容放声大哭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同人》:同人先号唃而后笑。

  • 包胥之

    bāo xū zhī kū

    成语解释:包胥:春秋时楚国大臣申包胥。
    比喻到别国哀求援兵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定公四年》:“立依于庭墙而哭,日夜不绝声,勺饮不入口。”

  • 辟踊

    pì yǒng kū qì

    成语解释:辟:通“擗”,以手拍击胸膛;踊:用脚顿地。
    捶着胸跺着脚大哭。形容极度哀伤地痛哭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主术训》:“衰绖管屦,辟踊哭泣,所以谕哀也。”

  • 岐泣练

    kū qí qì liàn

    成语解释:指人的本质原本相同,只是由于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差异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说林训》:杨子见逵路而哭之,为其可以南,可以北。墨子见练丝而泣之,为其可以黄,可以黑。

  • 号啕痛

    háo táo tòng kū

    成语解释:号啕:大哭声。
    放声大哭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6回:“却说那和尚把袈裟骗到手,拿在后房灯下,对袈裟号啕痛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