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张的成语

张的成语(共174个)

  • 大肆铺

    dà sì pū zhāng

    成语解释:为了形式上的好看;不顾一切地过分讲究排场。

    成语出处:熊召政《张居正》第四卷第25回:“穆宗皇帝虽有心操办赏灯乐事,终因银根吃紧而不能大肆铺张。”

  • 门户

    chī zhāng mén hù

    成语解释:树立门户,标榜门庭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卷九:“余雅不喜诗坛吟社之说,大概起于前明末年鸱张门户之恶习。”

  • 扬厉铺

    yáng lì pù zhāng

    成语解释:夸大渲染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王韬《英但自守》:“而载笔者扬厉铺张,若临大敌,赏功之典,至再至三。”

  • 狞髯

    níng rán zhāng mù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吹胡瞪眼。形容暴怒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王韬《瓮牖馀谈・贼中悍酋记》:“曾贼知军门自至,突出欲擒之,狞髯张目,勇气百倍,直呼军门名。”

  • 口结舌

    zhāng kǒu jié shé

    成语解释:结舌:舌头像打了结;不能说话。
    张着嘴说不出话来。形容理屈词穷或由于紧张害怕而说不出话来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3回:“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,面红过耳。”

  • 牙舞爪

    zhāng yá wǔ zhǎo

    成语解释:张:显露;张开;张牙:张开嘴露着牙;舞:挥舞;挥动。
    原形容野兽凶猛的样子。现多比喻敌人或坏人猖狂凶恶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・孔子项托相问书》:“鱼生三日游于江湖,龙生三日张牙舞爪。”

  • 三李四

    zhāng sān lǐ sì

    成语解释:假设的名字,泛指某人或某些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・百丈恒禅师法嗣》:“问:‘如何是佛?’师曰:‘张三李四。’”

  • 做智

    zuò zhāng zuò zhì

    成语解释:张:模样;智:灵智。
    装模作样,故意做出一种姿态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九卷:“回头一看,见丈夫手忙脚乱,做张做智,老大疑惑。”

  • 假虎

    jiǎ hǔ zhāng wēi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狐假虎威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胡文焕《群音类选・忠孝记・欲进谏章>》:“费尽他机智,只是要贪名固位,假虎张威。”

  • 气焰嚣

    qì yàn xiāo zhāng

    成语解释:嚣张:猖獗的样子。
    形容人威势逼人;猖狂放肆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手术台就是阵地》:“气焰嚣张的日寇刚到齐会镇,就挨了当头一棒,被我等消灭了五百多人。”

  • 声势

    xū zhāng shēng shì

    成语解释:假装出强大的气势。虚:虚假;张:张扬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论淮西事宜状》:“淄青、恒冀两道,与蔡州气类略同,今闻讨伐元济,人情必有救助之意,然皆暗弱,自保无暇,虚张声势,则必有之。”

  • 一弛一

    yī chí yī zhāng

    成语解释:弛:放松弓弦。
    张:拉紧弓弦。
    古时常以比喻施政宽严相济;现多比喻生活、工作要合理安排,有松有紧,劳逸结合。同“一张一弛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王充《论衡・儒增》:“故张而不弛,文王不为。弛而不张,文王不行。一弛一张,文王以为当。”

  • 冠李戴

    zhāng guān lǐ dài

    成语解释:冠:帽子。
    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。比喻弄错了事实或对象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田艺蘅《留青日札・张公帽赋》:“谚云:‘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。’有人作赋云:‘物各有主,貌贵相宜。窃张公之帽也,假李老而戴之。’”

  • 灯结彩

    zhāng dēng jié cǎi

    成语解释:挂上灯笼;系上彩绸。形容喜庆的景象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9回:“告谕城内居民,尽张灯结彩,庆赏佳节。”

  • 火伞高

    huǒ sǎn gāo zhāng

    成语解释:火伞:比喻夏天太阳酪烈;张:展开。
    形容夏天烈日当空,十分炎热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》诗:“光华闪壁见神鬼,赫赫炎官张火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