圆的成语(共88个)
- 方枘圆凿- 成语解释:枘:榫头;圆凿:圆榫眼;卯眼。 
 方形的榫头;圆形的卵眼。比喻格格不入、不相容、不适宜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孟子荀卿列传》:“持方枘欲内圜凿,其能入乎?” 
- 打圆场- 成语解释:出面替双方调解纠纷、处理尴尬局面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2回:“现在是你出来打圆场,我决不敲他的竹杠,只要他把从前七八年的用度算还了我,另外再找补我几吊银子。” 
- 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- 成语解释: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上》:“离娄之明,公输子之巧,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。” 
- 智欲圆而行欲方,胆欲大而心欲小- 成语解释:考虑问题要变通灵活,行为则须端方不苟;胆量要大,心思要缜密。 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主术训》:“凡人之论,心欲小而志欲大,智欲圆而行欲方,能欲多而事欲鲜。” 
- 功德圆满- 成语解释:比喻举办事情圆满结束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陈集原《龙龛道场铭》:“更于道场之南造释迦尊像一座,遂得不日而成,功德圆满。” 
- 骨肉团圆- 成语解释:骨肉: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。 
 指亲人离而复聚。-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合同文字》第一折:“待他长大成人后,须教骨肉再团圆。” 
- 方足圆颅- 成语解释:方形脚、圆形头为人的特征,因以指人类。同“方趾圆颅”。 - 成语出处:《陈书・高祖纪上》:“茫茫宇宙,惵惵黎元,方足圆颅,万不遗一。” 
- 方趾圆颅- 成语解释:趾:脚;颅:头。 
 方趾圆头;原指人的脚和头;代指人类。- 成语出处:《南史・陈纪上・高祖》:“茫茫宇宙,惵惵黎元,方趾圆颅,万不遗一。” 
- 智圆行方- 成语解释:圆:圆满,周全;方:端正,不苟且。 
 知识要广博周备,行事要方正不苟。- 成语出处:《文子・微明》:“老子曰:凡人之道,心欲小,志欲大;智欲圆,行欲方。” 
- 圆凿方枘- 成语解释:凿:榫眼;枘:榫头。 
 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。比喻不相投合;格格不入。- 成语出处: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九辩》:“圆凿而方枘兮,吾知其龃龉而难入。” 
- 刓方为圆- 成语解释:《楚辞 九章 怀沙》:“刓方以为圜兮,常度未替。 
 ”王逸注:“言人刓削方木,欲以为圜,……以言谗人谮逐放己,欲使改行。
 ”圜,同“圆”。把方的削成圆的。比喻改变忠直之性,随俗俯仰。- 成语出处:战国・楚・屈原《楚辞・怀沙》:“刓方以为圆兮,常度未替。” 
- 方底圆盖- 成语解释:方底器皿,圆形盖子。比喻事物不相合。 - 成语出处:北齐・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・兄弟》:“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,犹方底而圆盖,必不合矣。” 
- 好梦难圆- 成语解释:比喻好事难以实现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汤显祖《紫钗记・剑合钗圆》:“彩云轻散,好梦难圆。” 
- 自圆其说- 成语解释:自己把论点表达得圆满、周全。形容不露破绽。圆:使圆满;说:观点;论点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踌躇了半天,只得仰承宪意,自圆其说道:‘职道的话原是一时愚昧之谈,作不得准的。’” 
- 方领圆冠- 成语解释:方形的衣领和圆形的帽冠,为古代儒生的服饰。亦借指儒生。 - 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何逊《七召・儒学》:“方领圆冠,金口木舌。谈章句之远旨,构纷纶之雅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