宾的成语(共47个)
狗咬吕洞宾,不识好人心
成语解释:吕洞宾,唐京兆府人,名岩,在终南山得道,为八仙之一。全句是说狗不能分辨人的好坏,竟咬了吕洞宾。比喻好心没好报,反惹不愉快。
成语出处:红楼梦第二十五回:“彩霞咬著牙,向他头上戳了一指头,道:『没良心的,狗咬吕洞宾,不识好人心。』”
负阻不宾
成语解释:犹言负固不服。
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诸葛亮传》:“亮毗佐危国,负阻不宾。”
九流宾客
成语解释:先秦到汉初有法、名、墨、儒、道、阴阳、纵横、杂、农九种学术流派。指上中下各品的人才和各种人物。
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萧子显传》:“见九流宾客,不与交言。”
宾客迎门
成语解释:盈门:满门。
客人挤满门庭。形容家里客人非常多。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王暕传》:“时文宪作宰,宾客盈门,见暕相谓曰:'公才公望,复在此矣。'
剪发待宾
成语解释:待:招待。
原指晋代大诗人陶侃的母亲将头发剪下来卖掉,以招待客人。比喻真心实意地招待客人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贤媛》:湛头发委地,下为二发,卖得觯米。
不宾之士
成语解释:宾:客人。
不以客人自居的人士。指敢于以主人翁出面提意见和建议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周党传》:“天子以示公卿,诏曰:‘自古明王圣主,必有不宾之士。’”
龙驭上宾
成语解释:亦作“龙御上宾”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
鼎既成,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”后因用“龙驭上宾”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。意为乘龙升天,为天帝之宾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”
宾餞日月
成语解释:迎送。多指岁月流逝。宾,通“儐”,指迎接。餞,指送别。
成语出处:语出《书・尧典》:“分命羲仲,宅嵎夷,曰昜谷。寅宾出日,平秩东作。”又:“分命和仲,宅西,曰昧谷。寅餞纳日,平秩西成。”
宾饯日月
成语解释:迎送。多指岁月流逝。宾,通“傧”,指迎接。饯,指送别。
成语出处:语出《书・尧典》:“分命羲仲,宅嵎夷,曰昜谷。寅宾出日,平秩东作。”又:“分命和仲,宅西,曰昧谷。寅饯纳日,平秩西成。”
宾餿日月
成语解释:迎送。多指岁月流逝。宾,通儐”,指迎接。餿,指送别。
成语出处:语出《书・尧典》:分命羲仲,宅嵎夷,曰昜谷。寅宾出日,平秩东作。又分命和仲,宅西,曰昧谷。寅餿纳日,平秩西成。
蕤宾铁响
成语解释:以之赞扬弹奏技艺的精妙超绝。
成语出处:唐・段安节《乐府杂录・琵琶》:“武宗初,朱崖李太慰有乐吏廉郊者……郊尝宿平泉别墅,值风清月朗,携琵琶于池上,弹《蕤宾调》……忽有一物锵然跃出池岸之上,视之,乃一片方响,盖蕤宾铁也。以指拨精妙,律吕相应也。”
哀告宾服
成语解释:宾服:古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,表示依服、服从。
后泛指归顺、服从。指哀求饶恕,愿意服从。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延安府》第一折:“我见他慌悚踌躇,左支右吾,跪在街衢,哀告宾服。”
倒屣迎宾
成语解释:倒:逆;屣:鞋。
倒穿着鞋急忙迎客。形容热情待客。成语出处:唐・杨炯《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》:“金友玉昆,良田广宅,而能吐食下士,倒屣迎宾。”
龙驭宾天
成语解释:乘龙升天,作天上的宾客。旧指皇帝死。
下榻留宾
成语解释:下榻:住宿。
泛指留宾客住宿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沈约《和谢宣城》诗:“宾至下尘榻,忧来命绿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