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的成语(共71个)
德言工貌
成语解释:指妇德、妇言、妇容、妇功。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具备的四种德。
成语出处:元・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二折:“非是咱自夸奖:他有德言工貌,小生有恭俭温良。”
神工妙力
成语解释:工:技艺,功夫。
指技艺极其高超,非人力所能为。成语出处:宋・李清臣《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》:“譬如娲皇,神工妙力,炼石补天。”
通商惠工
成语解释:通商:便利各地货物交流;惠:给人以好处。
使贸易畅通,给工商业者带来好处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闵公二年》:“务材训农,通商惠工。”
鸠工庀材
成语解释:庀:准备;具备。
招集工匠;准备材料。成语出处:唐・李方郁《修中岳庙记》:“岂可不成耶?遂鸠工庀材,四旬而就。”
分工合作
成语解释:众人各司其责,共同从事工作。
成语出处:沈从文《常德的船》:“有些家中人说不定还留在县里,经营一种不必要本钱的职业,分工合作,都不闲散。”
勤工俭学
成语解释:利用学习以外的时间参加劳动,而以劳动所得维持生活。泛指在学习期间参加劳动。
成语出处:吴玉章《回忆“五四”前后我的思想转变》:“我这时一面在交涉条约的事情,一面又进行第二个任务,就是办留法勤工俭学。”
工夫不负有心人
成语解释:功夫:指所占用的时间;负:对不起。
时间不会有负于那些费尽心思的人。指只要付出一定的劳动,就会有收获。良工不示人以朴
成语解释:朴:没有细加工的木材。
高明的木匠不把非成品拿给人看。比喻有贤德的人一定要把人培养成材或所做的事一定要完美。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马援传》:汝大才,当晚成。良工不示人以朴,且从所好。
山有木工则度之
成语解释:度:图谋。
山上有树木,工匠才能量材使用。比喻人有了德才,然后才有可能被人重用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隐公十一年》:周谚有之曰:‘山有木,工则度之;宾有礼,主则择之。
工于谋人,拙于谋己
成语解释:擅长为别人策画,却不会为自己打算。
德言工容
成语解释:见“德言容功”。
成语出处:语出《礼记・昏义》。见“德言容功”。
士农工商
成语解释:古代所谓四民,指读书的、种田的、做工的、经商的。
成语出处:《管子・小匡》:“士农工商四民者,国之石(柱石)民也。”《淮南子・齐俗训》:“是以人不兼官, 官不兼事,士农工商,乡别州异,是故农与农言力,士与士言行,工与工言巧, 商与商言数。”
良工巧匠
成语解释:良工:手艺精良的工人;巧匠:技艺精巧的匠人。
指技艺高超的工匠。成语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慎大览・不广》:“齐之东鄙人有常致苦者……不知致苦,卒为齐国良工,泽及子孙。”
穷工极巧
成语解释:穷:极。
形容十分精巧。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2卷:“于葛岭起建楼台亭榭,穷工极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