冰的成语(共167个)
- 冰肌玉骨- 成语解释:像冰一样的肌肤;像玉一样的骨骼。形容女性肌肤洁白细腻。也形容梅、水仙、荷花等鲜艳洁净。 - 成语出处:五代十国・后蜀・孟昶《避暑摩诃池上作》诗:“冰肌玉骨清无汗,水殿风来暗香暖。帘开明月独窥人,欹枕钗横云鬓乱。” 
- 冰清玉洁- 成语解释:清:清澈;洁:洁白。 
 像冰那样清澈;像玉那样洁白。也作“玉洁冰清”。比喻人品高尚、纯洁;做事光明磊落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与挚伯陵书》:“伏唯伯陵材能绝人,高尚其志,以善厥身,冰清玉洁,不以细行。” 
- 冰壶秋月- 成语解释:冰壶:盛水的玉壶;比喻洁白;秋月:中秋的月亮;比喻皎洁。 
 心如冰清;和明月一样洁净。-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赠潘谷》诗:“布衫漆黑手如龟,未害冰壶贮秋月。” 
- 冰消瓦解- 成语解释:冰消:像冰一样融化;瓦解:指事物的崩溃或分裂。 
 像冰融化了;瓦分解一样。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。- 成语出处:晋・成公绥《云赋》:“于是玄风仰散,归云四旋,冰消瓦解,奕奕翩翩。” 
- 冰天雪地- 成语解释:冰雪漫天盖地。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蒋士铨《鸡毛房》诗:“冰天雪地风如虎,裸而泣者无栖所。” 
- 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- 成语解释: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,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、酝酿的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92回:“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” 
- 冰厚三尺,非一日之寒- 成语解释:非:不是;寒:冷。 
 冰冻到三尺厚,不是一天冷造成的。比喻某一种情况的形成,是经过长时间酝酿、积累的结果。- 成语出处:东汉・王充《论衡・壮留》:“故夫河冰结合,非一日之寒;积土成山,非斯须之作。” 
- 冰雪聪明- 成语解释:比喻人聪明非凡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杜甫《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》诗:“坐知七曜历,手画三军势。冰雪净聪明,雷霆走精锐。” 
- 冷若冰霜- 成语解释:若:好像。 
 冷得像冰霜一样。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;没有一丝热情。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;使人无法靠近。- 成语出处:清・刘鄂《老残游记续集》第二回:“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,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。” 
- 伐冰之家- 成语解释:伐冰,凿取冰块。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得以用冰,因以“伐冰之家”称达官贵族。 - 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伐冰之家,不畜牛羊。”郑玄注:“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。” 
- 虎尾春冰- 成语解释:踩着老虎尾巴,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。比喻处境非常危险。 -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君牙》:“心之忧危,若蹈虎尾,涉于春冰。” 
- 镂冰雕朽- 成语解释:镂、雕:雕刻。 
 雕刻冰块和朽木。比喻劳而无功。- 成语出处:《北史・儒林传序》:“镂冰雕朽,迄用无成。” 
- 雪窖冰天- 成语解释:窖:收藏东西的地洞。 
 到处是冰和雪。形容天气寒冷,也指严寒地区。- 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朱弁传》:“叹马角之未生,魂销雪窖;攀龙髯而莫逮,泪洒冰天。” 
- 冰天雪窑- 成语解释:到处是冰和雪。指严寒地区。 - 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朱弁传》:“叹马角之未生,魂消雪窑;攀龙髯而莫逮,泪洒冰天。” 
- 冰寒于水- 成语解释:冰比水冷。比喻学生胜过老师。 - 成语出处: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劝学》:“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;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