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洗的成语

洗的成语(共73个)

  • 接风

    jiē fēng xǐ chén

    成语解释:指设宴款待远来的客人,以示慰问和欢迎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6卷:“虽也送他两把俸金,几件人事,恰好侄儿也替他接风洗尘,只好直退。”

  • 兵牧马

    xǐ bīng mù mǎ

    成语解释:洗擦兵器,喂养战马。指做好作战准备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・后汉高祖乾佑元年》:“吾洗兵牧马,坐食转输,温饱有余。”

  • 点胸

    diǎn xiōng xǐ yǎn

    成语解释:指一洗尘俗,使人豁然明朗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陈继儒《偃曝谈馀》卷下:“《通释》云:‘字原有秦隶汉隶,今当以晋唐书为晋隶唐隶,则自然易晓也。’张绅此言,可为点胸洗眼之语。”

  • 空囊如

    kōng náng rú xǐ
  • 囊匣如

    náng xiá rú xǐ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异常贫困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1卷:“小人投人不着,囊匣如洗,无面目还乡。”

  • 囊橐如

    náng tuó rú xǐ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囊空如洗”。

  • 爬梳

    pá shū xǐ tī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爬梳剔抉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卢文弨《〈履斋示儿编〉跋》:“怡谷,学人也。宜其视此无难焉。爬梳洗剔,视元本不可以道里计。”

  • 涤垢

    dí gòu xǐ xiá

    成语解释:涤:清除;垢:污秽;瑕:瑕疵。
    指清除缺点过失,清除污泥浊水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吴武陵《遗吴元济书》:“涤垢洗瑕,以倡四海。”

  • 反骨

    fǎn gǔ xǐ suǐ

    成语解释:反骨:换骨;洗髓:换骨髓。
    换掉骨髓。形容彻底改变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郭宪《洞冥记》:三千年一反骨洗髓,二千年一剥骨伐毛。

  • 金盆

    jīn pén xǐ shǒu

    成语解释:旧指某些黑道人物公开宣布改邪归正,不再干违法的事。现也泛指放弃以前长期从事的行业或所做的某件事。

  • 吐哺辍

    tǔ bǔ chuò xǐ

    成语解释:据《韩诗外传》卷三载,周公殷勤待客,甚至于“一饭三吐哺”,唯恐失天下之士。又据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载,郦食其求见刘邦,刘邦方踞床洗足。郦生不拜,且斥其不宜踞见长者,于是刘邦起而谢之,延上坐。后世遂以“吐哺辍洗”为礼贤下士之典实。

    成语出处:据《韩诗外传》卷三载,周公殷勤待客,甚至于“一饭三吐哺”,唯恐失天下之士。又据《史记・高祖本纪》载,郦食其求见刘邦,刘邦方踞床洗足。郦生不拜,且斥其不宜踞见长者,于是刘邦起而谢之,延上坐。

  • 肠涤胃

    xǐ cháng dí wèi

    成语解释:①比喻彻底清除。②比喻彻底改过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第16卷:“若权奸之去,则正当洗肠涤胃,若借温太真之事,为小人开一线之路。”

  • 垢匿瑕

    xǐ gòu nì xiá

    成语解释:洗涤玉的污垢时,遮盖其斑点。比喻对人有所包涵。

  • 眉刷目

    xǐ méi shuā mù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清晰明白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王鸣盛《十七史商榷・新旧五代史》:“此考虽简略,然提纲挈领,洗眉刷目。”

  • 手奉公

    xǐ shǒu fèng gōng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洗手奉职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第11卷:“宫闱日用之数,视前代不过什二三,而内务府堂郎中皆视为脂膏窟泽,相沿积习,几无一洗手奉公之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