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的成语(共215个)
- 超尘拔俗- 成语解释:尘、俗:佛教称尘世、人间;拔:超出。 
 原指佛教徒修行功夫深;已超出人世。后指超出一般人之上;不同凡俗。- 成语出处:宋・黄庭坚《与王周彦长书》:“盖登太山而小天下,观于海者难为水也。企而慕者,高而远虽其不逮,犹足以超世拔俗矣。” 
- 千里不同风,百里不同俗- 成语解释:指各地各有各的风俗习惯。 
- 雅俗共赏- 成语解释:雅俗:文雅和粗俗。 
 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“雅人”;把没文化的人称“俗人”;赏:欣赏。
 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。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;能为各种人所接受。- 成语出处:明・孙仁儒《东郭记・绵驹》:“闻得有绵驹善歌,雅俗共赏。” 
- 随俗沉浮- 成语解释:顺随世俗,没有己见。 -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文苑传・王沉》:“少有俊才,出于寒素,不能随俗沉浮,为时豪所抑。” 
- 愤世嫉俗- 成语解释:愤:憎恶;不满;世、俗:指当时的社会现状;嫉:仇恨。 
 指对不合理的社会现状和各种习俗表示愤恨与憎恶。-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杂说》:“然吾观于人,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,希矣。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?” 
- 移风易俗- 成语解释:移、易:改变;俗:长期积累、沿袭下来的民俗习惯等的总和。 
 指改变旧的风俗习惯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乐记》:“故乐行而伦清,耳目聪明,血气和平,移风易俗,天下皆宁。” 
- 匡俗济时- 成语解释:匡:纠正;济:救助。 
 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,使之归于正道。- 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明帝纪》:“王公卿尹,群僚庶官,其有嘉谋直献,匡俗济时,咸切事陈奏,无或依隐。” 
- 激贪厉俗- 成语解释:谓抑制贪婪之风,劝勉良好的世俗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萧颖达传》:“在于布衣,穷居介然之行,尚可以激贪厉俗,惇此薄夫。” 
- 改俗迁风- 成语解释:迁:改。 
 改变风俗习气。- 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何胤传》:“兼以世道浇暮,争诈繁起,改俗迁风,良有未易。” 
- 顺时随俗- 成语解释:顺应时势,随从习俗。 - 成语出处:《陈书・姚察传》:“察乃博引经籍,独违群议……其不顺时随俗,皆此类也。” 
- 伤风败俗- 成语解释:伤:损伤;败:败坏。 
 败坏社会风气。多用来谴责道德败坏的行为。- 成语出处:《魏书・游明根传附肇》:“肇,儒者,动存名教,直绳所举,莫非伤风败俗。” 
- 习以成俗- 成语解释:俗:习惯。 
 长期以来就是这样做,成了习俗。- 成语出处:《魏书・高允传》:“虽条旨久颁,而俗不革变。将由居上者未能悛改,为下者习以成俗,教化陵迟,一至于斯。” 
- 风移俗变- 成语解释:移:改变。 
 转移风气,改变习俗。- 成语出处:《周书・儒林传序》:“虽遗风盛业,不逮魏晋之辰,而风移俗变,抑亦近代之美也。” 
- 浑俗和光- 成语解释:浑俗:与世俗混同;和光:混合所有光彩。 
 比喻不露锋芒,与世无争。也比喻无能,不中用。- 成语出处: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挫其锐,解其忿;和其光,同其尘。” 
- 约定俗成- 成语解释:指某些事物名称或行为规范是由人们共同认定或共同习惯形成的。约定:共同认定;俗成:形成习惯。 - 成语出处: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正名》:“名无固宜,约之以命,约定俗成谓之宜,异于约则谓之不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