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惭的成语

惭的成语(共21个)

  • 大言不

    dà yán bù cán

    成语解释:满口自吹自夸的话;一点也不觉得难为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:“其言之不怍,则为之也难。”宋・朱熹注:“大言不惭,则无必为之志,而不自度其能否矣。”

  • 凫企鹤

    cán fú qǐ hè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惭愧自己的短处,羡慕别人的长处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刘勰《文心雕龙・养气》:“若夫器分有限,智用无涯,或惭凫企鹤,沥辞镌思。”

  • 形秽

    zì cán xíng huì

    成语解释:因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;形容自愧不如别人。惭:惭愧;形:形体;秽:丑;肮脏;差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容止》:“珠玉在侧,觉我形秽。”

  • 心不负人,面无

    xīn bù fù rén , miàn wú cán sè

    成语解释:负:亏欠;惭:羞愧。
    内心没有对不起人的对方,表情也就会很坦然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新编五代史评话・唐史》:“若以爱惜库物,遭大王杀死,仆见先王于地下,面无惭色矣。”

  • 顾影

    gù yǐng cán xíng

    成语解释:看着身影,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。指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、称号等而感到惭愧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傅咸《申怀赋》:“芬芳并发,我秽其馨;德音光宣,我累厥声;岂伊不愧,顾影惭形。”

  • 屋漏

    bù cán wū lòu

    成语解释:屋漏: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死者用帐幕遮盖处。
    独处于室时慎守善德,无愧于心。形容心地光明,在暗中也不做坏事,不起邪念。

    成语出处:隋・江总《让尚书仆射表》:“门惊如市,不惭屋漏;心抱如水,无欺暗室。”

  • 顾景

    gù yǐng cán xíng

    成语解释:看着身影,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。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、称号等而感到惭愧。

    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・曹植《封二子为公谢恩章》:“天时运幸,得生贵门。遇以亲戚,少荷光宠。窃位列侯,荣曜当世。顾景惭形,流汗反侧。”

  • 愧无地

    cǎn kuì wú dì

    成语解释:羞惭愧悔,无地自容。形容非常惭愧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2卷:“似道得词,惭愧无地。”

  • 满面

    xiū cán mǎn miàn

    成语解释:满脸是羞惭的表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5回:“贾珍听见是贾琏的声音,唬了一跳,见贾琏进来,不觉羞惭满面。”

  • 燕妒莺

    yàn dù yīng cán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女子貌美,燕见之生妒,莺对之自惭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红楼梦》第二七回:“满园里秀带飘飘摇,花枝招展,更兼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让,燕妒莺惭,一时也道不尽。”

  • 色褫

    hún cán sè chǐ

    成语解释:惶愧失色,惊恐不安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司空图《释怨》:“二子魂惭色褫,跼听玉音。”

  • 小好,大大好

    xiǎo cán xiǎo hǎo , dà cán dà hǎo

    成语解释:自己感到不满意的,别人却称赞说好;自己感到非常不满意的,别人却大吹特吹。原用以指斥文风不正。后比喻世道与自己的愿望相反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与冯宿论文书》: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,下笔令人惭,及示人,则人以为好矣。小惭者亦蒙谓之小好,大惭者即必以为大好矣。

  • 衾影无

    qīn yǐng wú cán

    成语解释:衾:被子。
    指行为光明,问心无愧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贾谊《新论・慎独》:“独立不愧影,独寝不愧衾”

  • 惶惴栗

    cán huáng zhuì lì

    成语解释:羞惭惶恐,忧惧不安。

    成语出处:蒋中正报国与思亲:“吾同胞策励之力与期望之殷,盖如此其甚,益使中正惭惶惴栗,不知将何以图报也。”

  • 大坰之

    dà jiòng zhī cán

    成语解释:大坰:地名。
    相传汤即五位,迁九鼎于亳都,至大坰,终感以臣伐君,而有惭德。后指因篡位改朝而有愧心。

    成语出处:坍塌・齐・王融《三月三日曲水诗序》:革宋受天,保生万国。《度邑》静鹿丘之叹,迁鼎息大坰之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