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的成语(共166个)
羽翮已就
成语解释:翮:鸟翼。
羽毛已经丰满。比喻已得到辅佐之人,势力已壮大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留侯世家》:“鸿鹄高飞,一举千里,羽翮已就,横绝四海。”
骈首就戮
成语解释:一并被杀。
成语出处:明・徐复祚《投梭记・哭友》:“可怜周戴二兄,不听吾言,果然骈首就戮。”
骈首就系
成语解释:一并被拘禁。
成语出处:清・唐甄《潜书・远谏》:“嫡庶诸子,骈首就系;后嫔贵主,受辱于人。”
骈首就死
成语解释:同“骈首就戮”。
成语出处:清・昭梿《啸亭杂录・西域用兵始末》:“呼其壮士出,以次斩戮,寂无一声,骈首就死。”
骈首就逮
成语解释:见“骈首就系”。
成语出处:清・宋学洙《张文忠公遗事》:“翁以故相终老,未有显过闻于天下,而使其子骈首就逮,脱不幸有伤雾露之疾。”
背本就末
成语解释:指背离根本,追逐末节。
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吕凯传》:“何期臣仆吴越,背本就末乎?”
随行就市
成语解释:谓按市场行情行事。
功成业就
成语解释:成:成功;业:事业。
建立了功绩,事业有成就。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。成语出处:范长江《塞上行・行纪・忆西蒙》:“岳飞功成业就之时,即高宗寝时不安之日。”
急就章
成语解释:急就:匆促地完成。
指匆促写成的文章或奏章。泛指为了应付需要急急忙忙完成的作品或工作。成语出处:清・龚自珍《咏史》:“羽出颠倒司农印,幕府纵横急就章。”
得风就是雨
成语解释:比喻听到一点点不确切的消息就信以为真。
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四十二回:得不的风儿,就是雨儿。
听风就是雨
成语解释:比喻听到一点点不确切的消息就信以为真。
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四十二回:得不的风儿,就是雨儿。
高不凑低不就
成语解释:犹言高不成低不就。
成语出处: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九:“其间也就说过几家亲事,高不凑低不就,一家也不曾成得。”
高不辏低不就
成语解释:犹言高不成低不就。
成语出处: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四:“所以高不辏低不就,那些做工媒的见这两个老人家难理会,也有好些不耐火烦,所以亲事越迟了。”
水流湿,火就燥
成语解释:水向湿处流,火往干处烧。指物之气质类似必相感应。后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。
成语出处:《易・乾》:“水流湿,火就燥,云从龙,风从虎……各从其类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此二者以形象相感。水流於地,先就湿处;火焚其薪,先就燥处。”
漫天要价,就地还钱
成语解释:漫天:比喻非常高;要:索取;地:比喻非常低。
指商业上的讨价还价,卖方把售价要得很高,买方则把价钱还得很低。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一回:漫天要价,就地还钱,原是买物之人向来俗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