班的成语(共34个)
班师振旅
成语解释:班:还、回;师:军队;振:整理;旅:军队。
撤回军队,进行整顿。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大禹谟》:“禹拜昌言,曰:‘俞。’班师振旅。”
班荆道旧
成语解释:指朋友相遇于途,铺荆坐地,共叙情怀。后泛指朋友相遇,共叙离情。亦作“班荆道故”。
成语出处:典出《左传・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楚伍参与蔡太师子朝友,其子伍举与声子相善……伍举奔郑,将遂奔晋。声子将如晋,遇之于郑郊,班荆相与食,而言复故。”杜预注:“班,布也。布荆坐地,共议归楚,事朋友世亲。”
三班六房
成语解释:三班:指皂、壮、快班,均为差役;六房:指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房,均为书办胥吏。
明、清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。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回:“想这新年大节,老爷衙门里,三班六房,那一位不送帖子来?”
虎体鹓班
成语解释:虎体:老虎勇猛强健,比喻有才能的将相;鹓班:鹓鸟飞行有序,比喻朝官行列。
比喻朝廷文武大臣。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怒斩关平》第二折:你枉做个虎体鹓班卿相种,你本是花根本艳铁衣郎。
拿班作势
成语解释:装模作样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3回:“凤姐见他素日不大拿班作势的,便依允了。”
一班半点
成语解释:犹言一点半点,常暗指男女关系。班,通“斑”。
成语出处:宋・黄庭坚《望远行》词:“且与一班半点,只怕你没丁香核。”宋・无名氏《错立身》戏文第二出:“近日来与小生有一班半点之事,争奈撇不下此妇人。”
捉班做势
成语解释:摆架子,装腔作势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・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万一不肯时,做妹子自会劝他,只是寻得主顾来,你却莫要捉班做势。”
班行秀出
成语解释:班行:班次行列,指在朝为官的位次,后也指同列、同辈;秀出:高出,引申为才能出众,优秀。
才能优秀,超出同辈。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太原王公神道碑铭》:秀出班行,乃动帝目。
班马文章
成语解释: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与班固的并称。泛指可与班固、司马迁相比美的文章。
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鸣凤记・邹林游学》:“夔龙礼乐承先范,班马文章勘墨铅。”
拿班做势
成语解释:装模作样,摆架子。
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75回:“左右是那几句东沟篱、西沟灞,油嘴狗舌,不上纸笔的那胡歌野词,就拿班做势起来。”
班师得胜
成语解释:班:还。
军队出征,得胜而归。明·无名氏《破天阵》三折:“将颜洞宾活捉拿,把韩延寿首级剽,班师得胜人欢乐,三军踊跃。
”。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破天阵》三折:“将颜洞宾活捉拿,把韩延寿首级剽,班师得胜人欢乐,三军踊跃。”
班衣戏彩
成语解释:指身穿彩衣,作婴儿戏耍以娱父母。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。
成语出处:参见“斑衣戏彩”。
班驳陆离
成语解释:形容色彩杂沓。
成语出处:参见“斑驳陆离”。
班师回俯
成语解释:见“班师回朝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