荆的成语(共51个)
负荆请罪
成语解释:负:背着;荆:荆条;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。
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。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;请求责罚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廉颇闻之,肉袒负荆,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。”
班荆道故
成语解释:班:铺开;道:叙说。
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。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,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伍举奔郑,将遂奔晋。声子将如晋,遇之于郑郊,班荆与食,而言复故。”杜预注:“班:布也。”
荆天棘地
成语解释:荆、棘:带刺的灌木。
天地间到处是荆棘。比喻处境艰险;障碍重重。成语出处:清・壮者《扫迷帚》:“一事不能做,寸步不能行,荆天刺地,生气索然。”
披荆斩棘
成语解释:披:拨开;斩:砍断;荆、棘:丛生多刺的小灌木。
拨开荆;砍掉棘。指在创业阶段清除阻碍;艰苦奋斗。也指在前进道路上清除各种阻碍;克服各种困难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冯异传》:“帝谓公卿曰:‘是我起兵时主簿也,为吾披荆棘,定关中。”
荆榛满目
成语解释:荆榛:带刺的丛生灌木。
放眼望去,都是荆榛。形容遭遇变故后到处都是荒凉的景象。也比喻处境困难,障碍重重。成语出处:《旧五代史・卢文进传》:“文进在平州,率奚族劲骑,鸟击兽搏,倏来忽往,燕赵诸州,荆榛满目。”
满目荆榛
成语解释:荆:荆条,灌木。
榛:树丛。
满眼看见的都是荆条和树丛。形容十分荒凉萧条的环境。成语出处:《旧五代史・唐书・张全义传》:“蔡贼、孙儒、诸葛爽争据洛阳,迭相攻伐,七八年间,都城灰烬,满目荆榛。”
荆棘满腹
成语解释:比喻内心尽是不良的念头。
成语出处:唐・孟郊《择友》诗:面结口头交,肚里生荆棘。
肚里生荆棘
成语解释:肚子里面生出荆棘。比喻心藏恶意或产生憎恶的情绪。
成语出处:唐・孟郊《择友》:虽笑未必和,虽哭未必戚,面结口头交,肚里生荆棘。
荆钗布裙
成语解释:钗;妇女别在发髻上的饰物。荆条当作钗;粗布做成裙。形容妇女朴素的服饰。多指贫家妇女的装束。
成语出处:晋・皇甫谧《列女传》:“梁鸿妻孟光,荆钗布裙。”
薮中荆曲
成语解释:比喻品质不好的人,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会变得更坏。
荆棘塞途
成语解释:满路都是荆棘。比喻环境困难,障碍很多。
成语出处:鲁迅《华盖集・导师》:“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,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!”
荆棘铜驼
成语解释:铜驼:铜制的骆驼,古代置于宫门外。
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索靖传》:“靖有先识远量,知天下将乱,指铜驼叹曰:‘会见汝在荆棘中耳!’”
铜驼荆棘
成语解释:铜驼:铜制的骆驼,古代置于宫门外。
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索靖传》:“靖有先识远量,知天下将乱,指洛阳宫门铜驼,叹曰:‘会见汝在荆棘中耳?’”
棘地荆天
成语解释:到处是荆棘。形容变乱后的残破景象或困难重重的处境。
成语出处:清・梁启超《中国积弱溯源论》:“千年辽鹤,望人民城郭以怆神;何处铜驼,向棘地荆天而长涕。”
荆棘满途
成语解释:荆棘遍地。喻世道艰难。
成语出处:元・任昱《上小楼・隐居》:“荆棘满途,蓬莱闲住,诸葛茅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