桥的成语(共27个)
- 过河拆桥- 成语解释:自己过了河;就把桥拆掉。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借以成功的人或事物一脚踢开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康进之《李逵负棘》:“你休得顺水推船,偏不许我过河拆桥。” 
- 船到桥头自会直- 成语解释:桥:桥梁。 
 比喻事先不必多虑,问题自会得到解决。- 成语出处:程树榛《钢铁巨人》:“俗语说,船到桥头自会直,那就到哪会说哪会话吧!” 
- 修桥补路- 成语解释:修建桥梁,补好道路。旧喻热心公益,解囊行善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看钱奴》第一折:“我贾仁也会斋僧布施,盖寺建塔,修桥补路,惜孤念寡,敬老怜贫。” 
- 逢山开道,遇水造桥- 成语解释:逢:遭逢,遇见。 
 遇到山则打通道路,遇见水则架起桥梁。比喻不畏艰险,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。- 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七章:“奉旨出朝,地动山摇,逢山开道,遇水造桥。” 
- 桥归桥,路归路- 成语解释: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。 - 成语出处:高阳《胡雪岩全传・平步青云》上册:“借款是另外一回事,通裕垫米又是一回事,桥归桥,路归路。” 
- 过桥抽板- 成语解释:比喻目的达到后,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曾朴《孽海花》第31回:“只要你不要过桥抽板,我马上去找他们,一定有个办法,明天来回复你。” 
- 过桥拆桥- 成语解释:见“过河拆桥”。 - 成语出处: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十七回:“但是现在的人总是过桥拆桥,转过脸就不认得人的。等到你有事去请教他,他又跳到架子上去了。” 
- 遇水叠桥- 成语解释:遇水阻拦,就架桥通过。形容不怕阻力,奋勇前进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衣袄车》第二折:“也不用排军校,你端的逢山开道,遇水叠桥。”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十八回:“老施主见得最是,但我还有三个小徒,逢山开路,遇水叠桥,保护贫僧,方得到此。” 
- 遇水架桥- 成语解释:见“遇水迭桥”。 - 成语出处:康濯《太阳初升的时候・竞赛》:“他们的劲头都鼓的当当响,真是逢山开路,遇水架桥,一气儿跑步向前。” 
- 船到桥门自然直- 成语解释:桥:桥梁。 
 比喻事先不必多虑,问题自会得到解决。- 成语出处:洪深《香稻米》第二幕:“黄二官,不要这样想,‘船到桥门自然直’,我们慢慢的总会有法子好想。” 
- 船到桥门自会直- 成语解释:桥:桥梁。 
 比喻事先不必多虑,问题自会得到解决。- 成语出处:茅盾《赛会》:“算了罢!船到桥门自会直!忘八才去赶他妈妈的夜市!” 
- 逢山开路,遇水迭桥- 成语解释:逢:遭逢,遇见;迭:一层加上一层。 
 遇到山则打通道路,遇见水则架起桥梁。比喻不畏艰险,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。- 成语出处:元・关汉卿《哭存孝》第二折:“三千鸦兵为先锋,逢山开路,遇水迭桥。” 
- 逢山开路,遇水叠桥- 成语解释:逢:遭逢,遇见。 
 遇到山则打通道路,遇见水则架起桥梁。比喻不畏艰险,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。-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0回:“军旅逢山开路,遇水叠桥,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!” 
- 搭桥牵线- 成语解释:搭桥:架设桥梁;牵线:指从中介绍。 
 比喻为促成某事而做中介工作。
- 桥是桥,路是路- 成语解释: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。同“桥归桥,路归路”。 - 成语出处: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七:“就是萧队长也得说个理。我姓韩的桥是桥,路是路,一清二白的,怕谁来歪我不成,倒要问问老赵哥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