蜂的成语(共78个)
- 鹤膝蜂腰- 成语解释:①宋魏庆之《诗人玉屑·诗病·诗病有八》:“三曰蜂腰,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……四曰鹤膝,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。 
 ”这是指诗歌声律八病的两种。后来用“鹤膝蜂腰”泛指诗歌声律上所犯的毛病。②书法中的两种病笔。- 成语出处:宋・魏庆之《诗人玉屑・诗病・诗病有八》:“三曰蜂腰,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……四曰鹤膝,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。” 
- 狂蜂浪蝶- 成语解释:比喻轻薄放荡的男子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1卷:“紫燕黄莺,绿柳丛中寻对偶;狂蜂浪蝶,夭桃队里觅相知。” 
- 游蜂戏蝶- 成语解释:①指围着花丛飞舞游动的蜜蜂和蝴蝶。②见“游蜂浪蝶”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岑参《山房春事二首》:“风恬日暖荡春光,戏蝶游蜂乱人房。” 
- 招蜂引蝶- 成语解释:招致蜜蜂;吸引蝴蝶。比喻吸引别人的注意。 - 成语出处:叶文玲《独特的歌》:“没准是很爱卖弄俊俏,四送秋波的人呢,嘿,招蜂引蝶之流,对不起,本人向来深恶痛绝。” 
- 蜂拥而来- 成语解释:象蜂群似的拥挤着过来。形容许多人一起过来。 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:“陈涉首难,豪杰蜂起。” 
- 游蜂浪蝶- 成语解释:比喻态度轻佻好挑逗女子的人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顾大典《青衫记・裴兴私叹》:“不相饶,游蜂浪蝶簇花梢,生来懒去追欢笑。” 
- 蜂目豺声- 成语解释:眼睛象蜂,声音象豺。形容坏人的面貌声音。 -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・文公元年》:“蜂目而豺声,忍人也。” 
- 浪蝶狂蜂- 成语解释:轻狂的蜂蝶。比喻轻狂的男子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梁辰鱼《浣纱记・效颦》:“风景晴和,翩翩浪蝶狂蜂,阵阵游丝飞絮。” 
- 撩蜂剔蝎- 成语解释:比喻招惹恶人,自讨苦吃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白朴《墙头马上》第三折:“撩蜂剔蝎,打草惊蛇,坏了咱墙头上传情简帖。” 
- 剔蝎撩蜂- 成语解释:喻惹事生非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二折:“偏你这罢职归田一老农,公然敢剔蝎撩蜂。”元・无名氏《小尉迟》第一折:“常是个争龙斗虎,剔蝎撩蜂。” 
- 蝶恋蜂狂- 成语解释:指留恋繁花似锦的春光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张凤翼《灌园记・太史赏花》:“知否,算蝶恋蜂狂,少不得为韶光一逗溜。” 
- 蜂虿有毒- 成语解释:比喻恶物虽小,但能害人。 -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君其无谓邾小,蜂虿有毒,而况国乎?” 
- 浪蝶游蜂- 成语解释:犹言浪蝶狂蜂。比喻寻花问柳的浪荡子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高濂《玉簪记・姑阻》:“我若做浪蝶游蜂,老天呵,须教是裾马襟牛。” 
- 蜂合蚁聚- 成语解释: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。同“蜂屯蚁聚”。 - 成语出处:五代十国・前蜀・杜光庭《中和周天醮词》:“蠢彼不庭,敢违天道……欲恃其蜂合蚁聚之势,仗锄耰白挺之徒,垂二十年不宾睿化。” 
- 蜂媒蝶使- 成语解释:花间飞舞的蜂蝶。比喻为男女双方居间撮合或传递书信的人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周邦彦《六丑・蔷薇谢后作》词:“多情为谁追惜?但蜂媒蝶使,时叩窗槅。”元・吴昌龄《张天师》第三折:“偏是你瘦影疏枝,不受那蜂媒蝶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