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的成语(共43个)
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
成语解释:搬:移动。
比喻本来想害别人,结果害了自己。自食其果。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》:“我在1938年十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曾经说过:‘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,这就是张伯伦政策的必然结果。’”
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
成语解释: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,结果却害了自己。
成语出处:古华《芙蓉镇》第三章:“活该!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!”
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
成语解释:人死后就不会复活。比喻到手的钱不会再退出来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1回:“这话却似放屁!做公人的‘那个猫儿不吃腥’?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。”
拳头上站的人,胳膊上走的马
成语解释:比喻为人清白,作风正派,过得硬。
成语出处:元・李文蔚《燕青捕鱼》第三折:我是个拳头上站的人,胳膊上走的马,不带头巾男子汉,丁丁当当的老婆。
有的放矢
成语解释:的:靶子;矢:箭。
对准靶子射箭。比喻言论、行动有针对性;目标明确。成语出处:宋・叶适《水心别集》:“论立于此,若射之有的也,或百步之外,或五十步之外,的必先立,然后扶弓注矢以从之。”
一语破的
成语解释:一句话就说中要害。指说话简洁精练;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(破的:射中箭靶)。
成语出处:唐・李欣《放歌行答从弟墨卿》:“吾家令弟才不羁,五言破的人共推。”
无的放矢
成语解释:的:靶心;矢:箭。
没有目标乱射箭。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;或不切合实际。成语出处:清・梁启超《中日交涉汇评》:“如是,则吾本篇所论纯为无的放矢,直拉杂摧烧之可耳。”
众矢之的
成语解释:许多箭射击的共同靶心(矢:箭;的:靶心)。
比喻大家攻击的目标。成语出处:清・谭嗣同《报贝元徽》:“今之原祸始音,必以合肥为众矢之的。”
的的确确
成语解释:指真实的,毫无疑问。
成语出处:清・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四回:“他还是的的确确的一位候补县太爷呢,还是个老班子,不然,早就补了缺了。”
一发破的
成语解释:发:射出;的:箭靶的中心。
一箭就射中箭靶中心。比喻一下子就击中目标或一句话就击中要害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王济传》:“恺亦自恃其能,令济先射,一发破的。”
强扭的瓜不甜
成语解释:比喻勉强做成的事不会美满。
成语出处:李国文《冬天里的春天》第三章:“强扭的瓜不甜,上杆子不是买卖。”
苍蝇不抱没缝的蛋
成语解释:形容自身不正,坏事才会找到头上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1回:“‘苍蝇不抱没缝的鸡蛋’,虽然这柳家的没偷,到底有些影儿,人才说他。”
远来的和尚会念经
成语解释:比喻从外面来的人或物受到重视,被认为有才能或好,有讽刺意味。
一语中的
成语解释:见“一语破的”。
成语出处:马南邨《燕山夜话・交友待客之道》:“这是把虚心看做交友待客的根本态度,真可谓一语中的,抓住了要害。”
旧的不去新的不来
成语解释:旧的没有了,只好被迫去买新的,坏事变成了好事。
成语出处:洪放《秘书长・二》:“旧的不去,新的不来,总要发展的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