鞭的成语(共53个)
鞭长莫及
成语解释:鞭:马鞭子;莫:不;及:够得上。
马鞭虽长;但打不到马肚子上。原意是说即使有力量;也使不得;因为马肚子不是鞭打的地方。后比喻力量达不到。成语出处:清・昭槤《啸亭续录・魏柏乡相公》:“滇、黔、蜀、粤地方边远,今将满兵遽撤,恐一旦有变,有鞭长莫及之虞。”
鞭辟入里
成语解释:鞭辟:鞭策,激励;里:最里层。
形容作学问切实。也形容分析透彻,切中要害。成语出处:盛宣怀《上张香帅书》:“侄忝承付托,责无旁贷,必当鞭辟入里,成一完全商办大厂,为天下创。”
执鞭随蹬
成语解释:手里拿着马鞭,跟在马镫旁边。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在左右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:“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。”
先我着鞭
成语解释:着:下。
比喻快走一步,占先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刘琨传》:“吾枕戈待旦,志枭逆虏,常恐祖生先吾着鞭耳。”
快马加鞭
成语解释:对本来跑得很快的马再打几鞭。比喻快上加快。
成语出处:明・徐姬《杀狗记・看书苦谏》:“何不快马加鞭,迳赶至苍山,救取伯伯。”
投鞭断流
成语解释:《晋书·苻坚载记》:苻坚攻打东晋时骄傲地说,我的士兵把马鞭投到江里,都能把江水截断。
比喻人马众多,兵力强大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苻坚载记》:“以吾之众旅,投鞭于江,足断其流,何险之足恃?”
鞭长不及
成语解释:鞭:马鞭子;及:够得上。
马鞭子虽长,也打不到马肚子。比喻相隔太远,力量达不到。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高渐离》第四幕:“楚国和秦国的仇恨最深,秦国的势力也有点鞭长不及,将来天下大乱的时候,一定从那儿开头。”
鞭不及腹
成语解释:及:到。
指鞭子虽长,也不能打马肚子。比喻力量达不到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十五年》:“虽鞭之长,不及马腹。”
君子一言,快马一鞭
成语解释:比喻一言为定,决不翻诲。
成语出处: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・袁州南源道明禅师》:“快马一鞭,快人一言。有事何不出头来,无事各自珍重。”
一鞭一条痕,一掴一掌血
成语解释:掴:用巴掌打。
抽一鞭出现一条血痕,打一掌出现血印。比喻做事有效用,立竿见影。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11回:“八股文章若做的好,随你做甚么东西——要诗就诗,要赋就赋,都是一鞭一条痕,一掴一掌血。”
快马一鞭
成语解释:跑得快的马只着一鞭就行。
成语出处: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六卷:“快马一鞭,快人一言。”
鞭笞天下
成语解释:鞭笞:鞭打;天下:指全国。
驱使全国人们。成语出处:汉・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执棰附而鞭笞天下,威振四海。”
鞭打快牛
成语解释:越是走得快的牛,越是用鞭子打它,让它走得更快。比喻赏罚不明,奖懒罚勤。
成语出处:洪放《秘书长》:“不能鞭打快牛,这不科学。”
着人先鞭
成语解释:比喻做事情比别人抢先一步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刘琨传》:“与范阳祖逖为友。闻逖被用,与亲故书曰:‘吾枕戈待旦,志枭逆虏;常恐祖生先吾着鞭。’”
掘墓鞭尸
成语解释:挖开坟墓,鞭打尸体。形容凶恶或仇恨很深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伍子胥列传》:“伍子胥求昭王,既不得,力掘楚平王墓,出其尸,鞭之三百,然后已。”